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糖尿病(DM)的患病率急劇上升,接近10%。然而,我國糖尿病的知曉率只有約40%。長期高糖得不到有效控制會產生心、腦、腎、管等多種并發癥。其中,糖尿病腎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一種慢管并發癥。糖尿病腎病是由糖尿病管病變所致的腎小球化,以持續蛋白尿和(或)腎小球濾過率進行下降為主要特征,患病率較高,可達20%~60%。約有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于確診之初就已經發生了腎損傷。糖尿病腎病大多表現為慢進行發展,最終可進展為腎衰竭。在我國,糖尿病腎病已為終末期腎病(ESRD)的主要病因,病死率高,也是年輕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糖尿病腎病(DKD)與心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增加相關。如果不能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糖尿病腎病,腎臟病變將不可逆轉。而且在疾病的中晚期,藥治療效果不佳,預后不良。因此,加強糖尿病腎病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對于預防和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減終末期腎病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一、糖尿病腎病的診斷

目前,斷方糖尿病腎病的常用診斷方法包括:尿微量白蛋白、腎穿刺活檢、清學檢查、超聲等。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被普遍認為是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標志,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現預示著糖尿病腎病的啟。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腎功能、尿蛋白定、24小時尿蛋白定量,并檢查尿微量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此外,腎穿刺活檢可以作為臨床無法明確診斷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確診方法。清學檢測的指標如清D-二聚酐、尿素氮、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清視黃醇結合蛋白4等對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腎臟彩超檢查通過彩多普勒超聲可以準確顯示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異常前已存在的腎臟積增大、腎流異常,為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提供可靠依據。

二、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

糖尿病腎病的發生機制非常復雜,但本原因還是長期高糖。機長時間于高糖狀態導致環境紊、細胞代謝異常等,這是糖尿病腎病發生的始因素。最終結果是導致腎小球化,出現糖尿病腎病。高糖引起細胞代謝紊,導致糖基化終末產(AGEs)生顯著增加,進而導致腎臟損傷。高糖狀態使的紅細胞發生變化,使得紅細胞難以順利通過管,進而對微循環產生影響。同時,高糖引起的皮損傷極易形栓,也造微循環障礙,結果造腎臟局部組織缺氧、缺等,引起腎損傷。腎臟損傷又引起腎素-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過度激活,引起調節紊、鈉水平衡被破壞,從而導致腎小球出現“三高”狀態,即高、高灌注、高濾過,進而導致腎臟進行破壞,最終造腎臟纖維化,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研究還發現,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等炎癥因子以及炎癥機制和氧化應激反應也參與了糖尿病腎損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