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健康中國行(2019-2030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超過9700萬人,約有1.5億人于糖尿病前期。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病狀況報告(2020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前期檢出率為35.2%,每年約有5%-1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會發展為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以高糖為特征的慢代謝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如果不及時干預,讓持續于高糖狀態,可能引發一系列糖尿病并發癥,危害多個,甚至危及生命。

糖會損害眼部的微管,導致視網損,引發糖尿病視網病變,嚴重時可能導致失明。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神經系統損的結果,可引起覺喪失、疼痛、麻木、無力等癥狀。高糖會導致化和管炎癥,增加心臟病、冠心病、中風等風險。持續高糖狀態會損害腎小球,逐漸導致腎功能衰竭。糖尿病還可能影響男的生健康,男可能出現起功能障礙,可能出現月經不調或影響生育。高糖容易引起皮干燥和瘙問題,并容易到真菌染,出現皮癬。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和管病變可能導致足部覺喪失和循環不良,增加足部潰瘍和染的風險,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

此外,據劍橋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團隊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分泌學》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越早被診斷出患有2型糖尿病,預期壽命可能越短。他們對兩項主要國際研究隊列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每早10年患2型糖尿病,預期壽命可能減約4年。特別是在30歲時就被診出2型糖尿病的人,預期壽命可能短多達14年。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忽視,預防并發癥需要從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手。雖然糖尿病是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多項臨床數據表明,其危險因素與不合理的膳食相關。研究表明,全球70%的2型糖尿病可以歸因于11條不良飲食因素,其中三大關鍵不良飲食因素是全麥食不足、過量食用面和大量攝加工類。我國等東亞國家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是全麥食不足、米和未加工紅食用過多。全麥食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質和抗氧化質,其中膳食纖維有助于降低食在腸道中的吸收速度,減緩糖上升的過程。細主食如大米和白面經過加工后失去了纖維,攝后會迅速消化,引起糖迅速上升。加工類含有較高的鹽分、脂肪和添加劑,長期攝可能導致重增加、胰島素抵抗和升高。

除了合理飲食,適當的運也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據上海通大學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悉尼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進行中等至高強度運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運5-26分鐘,糖尿病風險降低37%;每天運26-68分鐘,糖尿病風險降低59%;每天運超過68分鐘,糖尿病風險降低74%。

對于糖尿病的防治,控制糖是關鍵,但糖尿病的發生與我們平時吃的糖并沒有必然關系。糖尿病的“糖”指的是中的葡萄糖,而我們吃的糖主要指易轉化為葡萄糖的碳水化合。部分人極端的“棄糖”飲食是不可取的,因為糖是人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適量攝碳水化合是必要的,但要選擇健康的碳水化合,如全麥食,避免過量食用面和加工類。

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關鍵在于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干預,有一定逆轉的機會。建議健康人群從40歲開始每年檢測1次空腹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議每半年檢測1次空腹糖或餐后2小時糖。糖尿病患者應養居家監測糖的習慣,據《2022年中國高糖防治指南》的標準,及時使用口服降糖藥或注胰島素。

總之,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忽視,預防并發癥需要從飲食和生活方式手。合理的飲食和適當的運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定期檢測糖也是重要的預防和管理手段。通過科學的預防和管理,我們可以減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