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談及治療疾病的思路時,總有一些人引發中西醫對立的爭論,甚至導致不必要的爭吵。但是大多數況下,我們僅僅是分針對某一病癥和調理思路,而不是針對某個行業或職業群。以糖尿病為例,一旦有人說可以治好糖尿病,不管他所說的治好是指治還是斷藥后正常生活,就會有人糾纏于字眼之間,展開攻擊。完全忽略了穩定糖的思路和日常注意事項。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醫學還能發展嗎?我們還能嘗試更多有關糖尿病的可能嗎?到底是誰規定了糖尿病治不好的概念呢?糖尿病真的治不好嗎?

今天我不想談論我的門診,而是想分一位朱師墨前輩在糖尿病調理方面的經驗。也許有些人對朱前輩并不悉,但他的師父施今墨是民國時期四位著名醫生之一,大家應該對他不陌生。朱前輩曾經接診過一位患有高和神經能癥的58歲男患者。這位患者在就診前的四個月里,到口、多飲、多尿,喝水卻一直解不了。因此到醫院檢查,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現在他面臨多種病癥的困擾,非常苦惱,于是找到了朱前輩。

醫案記載:患者脈象弦而細數,舌質干紅,舌苔凈。神狀態良好,面發紅。當時朱前輩開出的方子包括南沙參、北沙參、天冬、麥冬、生地、山萸、山藥、玉竹、石斛、枸杞、花和五味子。那麼結果如何呢?患者在服用了20劑藥后,口、多尿、煩躁和眩暈等癥狀都有所改善,也有所下降。朱前輩在原方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調整,再次開出20劑藥,患者的尿糖轉糖恢復正常。此后一段時間,患者多次進行尿糖和糖檢查,都沒有再出現異常況。這就是醫案的大致經過。

從醫案來看,患者的主要問題是肝腎虛。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的共同特點。通過觀察患者的舌脈況,我們可以發現脈弦表示肝氣失和,脈數和舌紅苔則表示虛有熱。患者本還伴有高、眩暈和失眠煩躁等癥狀,因此可以考慮是肝不足。肝不足會導致肝風,肝不藏魂,從而引發患者的高、迷糊和睡眠問題。中醫講究肝腎同源,肝不足久了必然會影響到腎。腎不足會導致腎氣失調,無法很好地控制膀胱的開合,因此患者會出現多尿的況。腎不足會導致虛火上炎,耗傷津,患者會持續到口,從而出現多飲現象。腎不足會導致全虛,就像水落石出,患者的糖和尿糖都會升高。可以看出,患者的問題在于肝腎虛,而這團虛火是導致其多種癥狀的原因。

那麼該怎麼辦呢?滋養虛,清除虛熱。這是基本的藥治療意圖,非常容易理解。其中最關鍵的是要認識到患者肝腎虛的本質,理解肝不足和腎不足之間的連帶關系,以及腎不足對糖尿病癥狀的發作用。一旦理解了這些,我們會發現對于某些糖尿病的中醫治療并不是那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