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糖尿病食養指南中,鼓勵糖尿病患者多樣化食,包括食用豆類食品。許多專業人士在制作糖尿病配餐時會添加豆類食品,如豆腐、豆漿、紅豆、扁豆等。然而,有些糖尿病患者對此產生疑問,他們聽說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豆制品食,這是真的嗎?為什麼不能吃呢?實際上,說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豆制品主要是擔心糖尿病腎病患者,因為糖尿病腎病在飲食上需要限制蛋白質和鉀的攝,所以才有這種說法。然而,這種說法并不準確。

豆類食包括大豆類和雜豆類,它們是一種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植固醇、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維生素E、鈣、磷、鉀等礦質的食。此外,它們還含有大豆卵磷脂、大豆皂甙和大豆低聚糖等分。大豆類包括黃豆、黑豆、青豆及其制品,其營養特點是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而雜豆類主要是其他種類的豆子,如紅豆、綠豆、扁豆、蕓豆等,其營養特點與大豆類相比,碳水化合含量較高,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因此,一般將雜豆類食作為主食,而大豆或其制品可作為補充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食之一,尤其是其中所含的大豆蛋白是植中最優質的蛋白質之一。除了蛋氨酸之外,它的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組和比例與蛋白相似,且富含谷類蛋白缺乏的賴氨酸,與谷類蛋白是互補的天然理想食品。

糖尿病患者食用大豆類食有四個主要優勢。首先,大豆類食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糖尿病是一種消耗疾病,對于一些消瘦的患者來說,每天蛋白質的攝量要充足,除了中的優質蛋白質外,大豆類食中的蛋白質也是主要來源之一。其次,大豆類食糖波的影響較小。大豆類食糖生指數(GI)都很低,比如黃豆浸泡的GI為18,燉豆腐為32,凍豆腐為22,豆腐干為24,豆漿更低。第三,大豆類食有助于控制重。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對于胖的糖尿病患者來說,需要減重到適宜范圍。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漿,能量和脂肪含量較低,其中的糖為低聚糖,對腸道雙歧桿菌的增有益。第四,大豆類食有助于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如心管病變以及伴隨糖尿病的高脂異常等。大豆類食中所含的植固醇可以與人膽固醇競爭,減對膽固醇的吸收;同時,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膽固醇并預防心管疾病。此外,大豆類或其制品中的大豆卵磷脂可以促進肝臟脂肪代謝,減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有助于防治冠心病、高化等疾病。

那麼,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正確食用大豆類食呢?據Meta分析的結果,每日攝豆制品量占蛋白質攝總量的35%以上,可以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糖、糖化紅蛋白(HbA1c)及空腹胰島素水平。每日攝20克以上的大豆或其制品,可以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清單銷魂、甘油三酯以及低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同時升高高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據推薦,每天適宜攝25克大豆或相當于365克豆漿的黃豆,140-72.5克的豆腐(南、北豆腐),40克的豆腐以及55克的豆腐干。

在烹調和制作大豆類食時,需要選擇正確的方法,多采用煮、燉、蒸等健康的方式,避免煎炸。要加鹽、用油,不要添加糖。對于豆腐干,應選擇鹽含量較低的產品。另外,發酵豆制品如豆瓣醬、豆腐、豆豉等由于食鹽含量較高,攝量需要限制。

最后提醒,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來說,由于需要據腎功能分期給予蛋白質的攝量,因此需要限制豆制品的食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