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全球的一大健康問題,也是增長最快的慢疾病之一。據估算,中國有近1.5億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前期人群高達3.88億。紀立農教授指出,我國不僅是糖尿病大國,更是糖尿病前期大國,但糖尿病前期的診斷率只有50%左右。糖尿病前期是糖出現異常,但還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狀態,是進展為糖尿病的高危糖代謝異常階段,包括空腹損(IFG)和糖耐量減低(IGT),是進展為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紀立農強調,糖尿病前期人群數量龐大,但因癥狀匿,長期以來容易被忽視。不僅如此,糖尿病前期人群還常伴高、高脂等多種心管危險因素。防止糖尿病前期進展為糖尿病,也是降低糖尿病發病率、節約相關醫療本和社會資源的有效措施。據顯示,糖尿病前期者進展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遠遠高于正常人,尤其是空腹損和糖耐量減低兩種狀態都存在的人群。

"大慶研究"證實糖尿病可預防。糖尿病前期人群是我國糖尿病一級預防的重點人群。對有糖尿病高風險者實施生活方式干預是預防糖尿病的首選方式和基石,可以從源頭上減糖尿病的發生,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糖尿病前期屬于一個可以逆轉的階段。患者可以通過飲食治療、運治療、控制重、生活方式干預等控制糖,預防糖尿病。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已經開始進行糖尿病的前期干預研究,通過對大慶油田大樣本人群長達30年的干預調查和隨訪記錄,得出結論:持續的生活方式干預,能夠顯著降低年人罹患糖尿病的危險,進而減長期心管事件的發病風險。

雙管齊下控進展降風險。近些年,關于糖尿病"逆轉"的話題熱度不減,國外多項權威指南對糖尿病前期藥干預進行了相關推薦,經濟實惠、簡便易行的生活方式干預為探索糖尿病治療和預防的焦點。然而,放開吃、運,導致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反彈的現象并不見。同是糖尿病前期,為何生活方式干預效果有差異?研究表明,除了生活方式干預的"失敗",超重、胰島素分泌減和/或胰島素抵抗、肝臟脂肪含量升高等因素,也會造相當比例糖尿病前期人群發展為糖尿病。因此,有必要探討更多有效且簡單易行的干預方案,藥干預為首選。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和有效藥"雙管齊下",增強干預效果,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進展至糖尿病的風險。其中,針對龐大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否可以使用二甲雙胍等藥進行提前干預,也為醫學界熱議的話題。

新研究助力中國糖尿病預防。二甲雙胍對糖尿病的預防作用,被國外權威指南一致推薦。但既往關于二甲雙胍一級預防的循證證據主要來自國外。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牽頭發起了中國糖尿病預防研究(CPDD),進行了國首項大規模二甲雙胍干預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該研究于2021年6月完隨訪,結果證實:在生活方式干預基礎上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可顯著降低糖尿病的發生風險達17%,同時還可減輕重,改善糖水平,且安全良好。這項研究為二甲雙胍在中國人群糖尿病預防方面提供了更多科學依據,對糖尿病一級預防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