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放涼了吃,糖升得慢,日本人都是這樣吃的,所以糖尿病!”王阿姨對老伴說道。今年58歲的王阿姨,幾年前確診糖尿病,為了控制糖,飲食上一直都嚴格控制。最近,王阿姨又學會了一招“降糖吃法”,那就是白米飯要放涼了吃,所以每次做好飯時,就會提前給自己盛一碗飯放冰箱里冷凍。
這天,王阿姨一如既往地把熱騰騰的米飯盛出來放冰箱,老伴見此十分不解,這米飯當然是要趁熱吃好,而且米飯熱的和涼的不都一樣還是米飯,兩人為此甚至是爭吵起來。
長期吃冷飯到底是不是可以降低糖?一、長期吃冷飯不僅降糖,還能維持腸道健康?
長期吃冷飯真的能降糖,還能維持腸道健康?這種說法到底靠不靠譜?大米的主要分是淀,而淀被人吸收后就會轉化為糖。當大米是生的狀態時,淀是“生淀”,結晶結構較為,人難以吸收,但煮飯過程中淀熱、吸水會糊化,更好消化吸收,而糊化的淀會更快的轉化葡萄糖,因此熱米飯會導致餐后糖上升。
而米飯涼了之后,部分淀會“老化回生”,變得不易被消化,老化回生的過程中會產生“抗淀”,抗淀相當于膳食纖維,能延緩糖的上升,因此理論上冷飯比熱飯不容易升糖。那什麼是抗淀?抗淀屬于淀中的一種,是人胃部、小腸等上消化道不能消化吸收的一種淀組分,比較難降解,在消化的速度較慢。因此抗淀升糖的速度較慢,所以有說法稱其有通便、減等作用。
既然米飯涼了會產生更多的抗淀,那有沒有必要把米飯放涼了再吃?其實本沒必要,因為米飯即便放涼了吃也不一定就會產生很多抗淀,因為抗淀是直鏈淀老化回生的結果,如果本直鏈淀就,但放涼了吃也照樣很。另外,米飯放涼之后再食用會導致腸胃不舒服,對于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差的人來說無疑不適合,米飯放涼時間長了還可能被細菌污染,食用后引發中毒。
二、米飯、面條和饅頭,主食到底應該怎麼選?
米飯、面條和饅頭是我國最常見的三種主食,但由于我國地大博,南北飲食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比如南方人喜歡吃米飯為主,而北方人則喜歡吃面食(面條和饅頭),那這三種主食,哪一種主食升糖更慢?
食的升糖速度和能力通常用升糖指數(GI值)的高低來衡量,一般而言米飯的升糖指數是83,饅頭的升糖指數是88,面條升糖指數82。其實從升糖指數來看,三者的差別不大,但部分糖友發現吃饅頭會比吃米飯升糖快,于是就只吃米飯,不吃饅頭。其實,米飯和面的升糖指數及碳水化合含量是差不多的,不過由于大米和面吸水量不同,看起來差不多的米飯和饅頭原料的量是差別很大的,50克生米能做出一大碗米飯,但50克的面卻只能做出半個饅頭,所以才顯得饅頭比米飯的糖升得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柳鵬表示:同等重量的面、大米含的糖指數、碳水化合是差不多的,對糖的影響差不多,對于糖友們來說,重點是要合理攝,控制好食用量。
三、日本人也吃米飯,為何糖卻控制得好?
白米飯是最國人喜歡的主食之一,無論是多富的菜肴,吃菜不配米飯,總覺得了好像沒吃一樣,不過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白米飯吃太多不利于糖,甚至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于是不人把白米飯視為洪水猛,但也有人提出質疑,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吃白米飯,他們的胖率和糖尿病發病風險卻那麼低?其實,這和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
一方面是因為日本人喜歡吃冷米飯,放涼或冷藏的米飯中抗淀含量升高,餐后糖也上升的慢,另外日本人吃的比較,一頓的米飯量一般在100克左右,還有日本人吃飯時喜歡細嚼慢咽,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也有利于增加飽腹和控制糖。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食用米飯,怎樣才能讓糖更穩定,牢記著這4點。其實面、大米作為主食,其中的碳水化合和升糖指數是差不多的,不過面和大米吸水能力不同,因此看起來饅頭似乎比米飯升糖快。吃米飯想要控制糖,要記得加點谷、蔬菜,不要煮的太爛,還要學會調整進餐順序。
參考資料:
[1]《吃涼米飯能降糖?要不要把米飯放涼了吃?》.果殼.2019-09-11
[2]《糖尿病飲食的八個誤區》.人衛健康.2020-07-24
[3]《米飯怎麼吃能減、控糖?教你10招》.醫學界分泌頻道.202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