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不只是懶,更要小心“禿”
現在氣虛的人最怕秋天了,不怕氣虛的乏力、懶得,而是怕像秋風起掃落葉一樣掉發。氣虛導致掉發在秋天尤為明顯,這是因為秋天容易引起氣虛。秋季主要是肺的季節,肺是主氣的,所以肺容易傷。秋天的干燥、風邪、寒邪都會導致肺氣不足。大部分常見的發都與腎虛、氣不足有一定關系。據中醫的觀點,頭發與腎和氣的關系最為切。特別是到了秋天,對于大部分來說,采用補腎、養氣的方式是非常適合的。
建議氣虛的朋友在平時煮粥時,可以在大米里多加一小把糯米同煮,這樣能夠補中益氣,促進氣機生發,減消耗氣的況。另外,大量出汗的運也會導致氣流失,因為汗可以帶走氣。像一個患者就是平時容易乏力、掉發多、不喜歡說話,質比較虛弱,嘗試了很多方法,一般都是補益肝腎或者涼潤燥等方向,但都沒有效果。后來嘗試了補肺的方法,使用了黃芪、黨參、茯苓、炒白、當歸、炒白芍、桂枝、阿膠、枳殼、甘草等藥材,況有所好轉,繼續堅持后明顯改善。
肺是主管皮的,肺氣失常會導致皮失養。來說,肺主管氣的輸布。氣能否在肺的作用下順利被輸送到皮,決定了發是否能得到養分滋養。即使補充了大量的,如果沒有氣的推和引領,也無法到達發,無法形有效的補養。黃芪和黨參是補肺氣的藥材,而茯苓和白則有助于健脾,健脾可以助于氣的生化,也可以說補脾就是補氣。補氣必須同時補,因此使用當歸、炒白芍、阿膠來補。而補氣還要兼顧行氣,通暢的經絡非常重要,所以桂枝可以溫散氣行,引領所補的氣運行到四肢,增進氣的運行。
這就是調理氣虛導致掉發的思路,需要注意辨證用藥方面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