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四個節氣——秋分即將到來,據《春秋繁·上下》所記載:“秋分者,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一詞中的“分”即為“半”,意味著此時太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正好于秋季的中期,因此得名秋分。在秋分之后,“白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長的趨勢逐漸加強,天氣從高溫逐漸轉變為涼爽,對于中醫養生而言,平調寒保暖為重中之重。

秋分時節,涼風習習,我們應切關注氣溫的變化,適時增添,特別是老人、小孩、患者以及質較弱的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長袖外套、圍巾、帽子都應隨時備著,以備不時之需。此外,秋分節氣前后是秋季腹瀉的高發期,尤其容易發生在6個月至2周歲的嬰上。預防秋季腹瀉,除了加強飲食和個人衛生,還應注意保暖臍周。中醫認為肚臍是元神之門戶,睡覺時尤其要注意覆蓋被以防寒邪侵,平時也可以經常按臍周,有助于保健防病。人患病通常病較輕、病程較短、預后良好,出現腹瀉癥狀后可以況選擇藿香正氣丸、補脾益腸丸、整腸丸等藥,并注意適當飲水補。腹瀉次數較多、病較嚴重的患者應及時就醫。嬰兒患病有起病急、水快的特點,很容易引起水電解質紊而出現搐、驚厥,建議及時就醫。

在飲食方面,與初秋的溫燥不同,秋分之后冷空氣逐漸活躍,氣候逐漸向涼燥轉變。雖然“秋冬養”的飲食調養主旋律不變,但從秋分相半的時節開始,除了滋潤燥,食材也應注意適當選擇溫暖胃腸的食,以保護中土氣不傷害。秋天是各類蔬果的季節,藥也有溫涼寒熱之分,水果也有寒涼、溫熱、甘平之分。雪梨可以生津潤燥、消痰止咳,柚子可以酸甘化、潤肺養,香蕉可以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等等。盡管這些水果富含各種維生素和礦質,但同時消耗人的熱能,偏寒涼的質容易損傷脾胃氣,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腹痛、腹瀉等胃腸不適,因此不宜食用過多。葡萄可以益氣養,石榴可以生津止,棗類可以健脾益氣,這類水果味甘溫,適合質脾胃虛寒的人適量食用。

秋天的天氣宜人,是戶外活的好時。在進行“功”的運之余,應配合“靜功”,就像太極的一,相互結合、相得益彰。靜功講究神定志守,所謂“乃健之道,靜乃養心之”。秋氣逐漸降斂,靜功的練習可以達到收斂神氣、安神定志的目的,使秋氣保持平和穩定。白天氣升發,適合進行各類戶外運鍛煉,讓氣機暢通,擺秋乏的困頓,恢復神飽滿;晚上氣收降,適合進行一些安靜和的運,如默念六字訣呼氣練功法、站樁、打坐、冥想、慢速瑜伽等,順應氣的降潛。進行靜功練習時,盡量選擇環境幽靜、不外界干擾的地方,放松肢,集中注意力,通過安靜的呼吸來過濾一天的負面緒,回歸心的平靜,煥發心靈的活力。

總之,秋分過后,寒風襲來,氣溫逐漸下降,我們需要堅持鍛煉,增強質,提高抗病能力。在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食用清潤、溫潤的食,以滋潤肺、養生津。同時,保持樂觀的心態,調整心秋天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