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萬盛實的季節,也是長的過渡階段,之氣逐漸轉變,氣漸退,氣漸盛。因此,在這個季節里,我們需要注意“養收”,即保養,收斂氣。秋冬時節,雨水漸,天氣干燥,人機能也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改變,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寒冷和干燥是這個時候的主要特點,因此養生的重點是養防燥、潤肺益胃。尤其是在廣東沿海一帶,雖然中午還很熱,但早上和傍晚的氣溫明顯降低,自然界的萬也開始變得收斂閉藏,人氣也開始進收斂養藏的狀態。因此,在這個時候要注意保暖,特別是早晚,以防涼。同時,起居作息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養適當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避免熬夜。《黃帝經》中提倡應該“早睡早起,與俱興”;早睡有利于的收藏,早起可以順應氣的升發與舒展。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手腳發涼、肢怕冷、全乏力等癥狀,這些都是氣不足,特別是腎不足的表現,這類人應該注意溫氣、補腎氣。例如,可以堅持晚上用溫水泡腳,泡到微微發熱為佳。同時,泡腳的同時用雙手雙耳,以局部發熱為度。因為腎開竅于耳,而且耳朵有集的反區,連接著全的許多臟腑,所以經常耳朵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在秋冬時節,天氣干燥,容易出現咽不適、口干舌燥、咳嗽、皮、大便干結等癥狀。據中醫的“燥則潤之”“寒則熱之”原則,我們在飲食上主張以溫潤的食為主。據中醫五行理論,白屬于肺經,因此在這個時候適當多吃一些白可以養肺潤燥,例如山藥、板栗、蓮藕、銀耳、百合、蓮子等。同時,食辛辣的食,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為過食辛辣會損傷人據廣東的天氣特點,我們在“四季五補”的原則下,仍然以“平補”為宜。所謂“平補”就是據食味和歸經進行區別,不可過于溫熱,也不可過于寒涼,這是一種中和的補益方法。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玉米、白薯、山藥、藕、大棗、芝麻、核桃、栗子、山楂等食。此外,還可以自制一些家常養生膳食,例如白蘿卜鯽魚湯、銀耳百合蓮子湯、冰糖雪梨湯等。對于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如果大量進食生冷蔬果,有可能會損傷脾胃,引發腹瀉、痢疾等急慢胃腸道疾病,建議喝一些健脾養胃的食療粥,例如玉竹粥、沙參粥、山藥粥等。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安全和療效起見,位按、艾灸等治療最好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