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多個研究機構在《柳葉刀》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聯合論文,稱“長新冠”患者存在多種特征蛋白標記,這對于加強對“長新冠”發病機制的理解以及提前預防有積極意義。所謂“長新冠”,是指新冠染后持續出現癥狀的況。據我國的研究顯示,55%的住院患者在發病兩年后仍然到癥狀的困擾,包括認知障礙、嗅覺和味覺改變等,這給長期的衛生和經濟負擔帶來了挑戰。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一現象,本研究利用蛋白質組學的方法對發病兩年的住院患者進行了調查。研究共納了181名“長新冠”患者,平均年齡為57歲,結果發現他們的免疫球蛋白和一些與炎癥相關的蛋白都有下調的況,同時還觀察到了與補和凝系統過度激活相關的蛋白異常。此外,與神經功能相關的7種蛋白持續偏高或偏低,可能與“腦霧”癥狀有關。還有其他與心病、膽固醇代謝等多種功能相關的蛋白也存在差異。基于這些蛋白差異,課題組建立了一個人工模型進行診斷測試,結果顯示僅有1例錯誤診斷,準確率達到99.86%。研究總結指出,本研究提供了更準確的“長新冠”標記,不僅有助于提高診斷率,還可以據每種蛋白差異預測相關功能損傷的程度,推相關病理機制的進一步研究,從而有助于有針對地預防“長新冠”相關損傷。這一發現對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和應對“長新冠”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