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切牙的管治療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一項相對容易的作,只需疏通單管、保持視野清晰并備好。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一個相對困難的問題:下頜切牙由于積小、外壁薄,作時不免到小心翼翼,還會擔心剩余牙組織是否足夠力,是否會發生折斷等問題。傳統的下頜切牙管治療一般是從舌側開髓,因為這樣開髓孔離髓腔更近,后牙修復的觀效果也更好。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提出,從側或牙頸部打開管通路對于保留牙齒強度和延長使用壽命更有利。這一研究來自埃及,研究者從牙齒生力學的角度出發,通過計算機模擬數字模型的實驗分析,闡述了下頜切牙管治療采用側或牙頸部開髓的新方法,這樣治療后的牙齒更不易折斷。

為了驗證這個新方法的有效,研究者設計了四種開髓模型。首先,對一顆完整的人下頜切牙進行掃描和三維重建,得到牙齒模型。然后,設計了傳統的舌側開髓、側開髓、切端開髓和牙頸部開髓四種開髓模型。在管預備后,使用完全一致的模擬牙膠充填方法進行充填,并進行牙修復。接下來,對這四種牙齒模型進行強度測試,模擬切牙咬斷食時的力大小和角度,并分析評估牙齒的應力況。

研究結果顯示,側開髓和牙頸部開髓能夠承更多的循環力次數,分別為7.46×10^9次,較傳統方法增加了93.7%。這意味著牙齒的使用壽命更長。此外,側開髓和牙頸部開髓的馮-米塞斯應力值(vMS)較低,分別為73.97 MPa,位于舌側頸緣,而舌側開髓和切端開髓的vMS分別為173.63 MPa和152.27 MPa,均高于傳統方法。最大主應力值(MPS)的結果也顯示,側開髓和牙頸部開髓所承的MPS較低,而舌側開髓和切端開髓所承的MPS較高,更容易損。

盡管這項研究只是對數字模型的模擬研究,但它為下頜切牙管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行的作思路。研究者表示,盡管傳統的舌側開髓已經被廣泛應用,但這種新方法也非常值得嘗試和進一步的臨床研究。側開髓適用于張口限、下頜切牙擁導致舌側遮擋的患者口作,而牙頸部開髓適用于牙頸部存在齲的患者的管治療。隨著牙修復材料的不斷改進,這種新方法是否適合在臨床中推廣應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實踐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