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其治療過程中,知母、仙靈脾和白果等草藥被廣泛應用。哮支氣管炎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嚴重染期和非急染期。

在嚴重染期,患者表現為發熱、咽痛、咳、脈浮數、舌紅苔黃等癥狀。一般采用麻杏石甘湯和羌活黃湯合用加減的方劑,目的是通過解表清里以平止咳。

而在非急染期,患者表現為長期哮、痰多粘稠、悶、氣短、乏力、脈虛、苔白膩等癥狀。常用的方劑是:麻黃、杏仁、生石膏、生甘草、丹參、紫苑、白果、干、百部、陳皮、知母、牛膝和羊藿等組的方劑。這個方劑是在麻杏石甘湯和干麻黃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而的。其中丹參和紫苑可以稀化痰。知母被認為是一種苦、寒、無毒的草藥,可以消痰止嗽、瀉肺火和滋腎水。適用于質下降、明虛火旺的患者。這類患者常常長期服用激素而引起副作用,而使用知母配合黃柏可以降低副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知母對上呼吸道病菌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增強激素的正效應。

羊藿在《圣濟總錄》中被描述為“治三焦咳嗽、腹滿不飲食、氣不順”。《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它的“補腰膝、強心力”的功效。這與現代醫學關于羊藿影響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觀點相符合。慢支氣管炎患者通常表現為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低下,適宜使用羊藿。然而,羊藿溫熱,容易引起火,因此需要配合知母來瀉火。兩者相互協同作用,既增強了療效,又限制了藥的副作用。

白果在《本草綱目》中被描述為“生食降痰,食益火,溫肺益氣定嗽”。在《攝生方》中,記載了“金陵一鋪治哮,白果定湯,服之無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白果的定止嗽功效歷來為人們所認可。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白果有抑制呼吸中樞的作用,因此可以解痙止。但需要注意的是,白果的解痙止作用量也與中毒量接近,大約為10~15克。由于其收斂作用較強,影響痰的排出,因此在痰粘稠時需慎用。《本草綱目》中也提到,白果溫有小毒,多食會導致腹脹。臨床上曾發現過白果中毒的現象,因此需要引起警惕。

綜上所述,知母、仙靈脾和白果在治療慢支氣管炎中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對于這些草藥的使用還需注意劑量和搭配,以免產生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