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譽為“金眼銀牙銅骨頭”的眼科高耗領域,如今正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據北京市醫保局發布的消息,第四批耗材國采已經進報量階段,人工晶將首次納國采范圍。與此同時,上半年,OK鏡也首次開啟了聯盟集采。在經歷了疫和多聯盟集采后,眼科行業的利潤和營收均創下了新高,這讓人們開始思考,未來的消費醫療是否正在逆天改變眼科行業的命運。

眼科已經超越牙科,位列中國高耗領域的第三位,僅次于管介類和骨科植類。眼科的人工晶和OK鏡針對的是老年和青年群,是剛需產品,因此需求量激增。2023年上半年,隨著眼科診療量的恢復,眼科高耗廠商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呈現雙位數的高增長。專注于人工晶和OK鏡的博醫療在營收和凈利潤方面增長最高,分別達到了49%和31%。而高視醫療的凈利潤增長更是達到了318%,這主要是因為該公司在2022年12月功上市后,優先的公允價值虧損不再發生。

作為國產人工晶領域的“二哥”,博醫療在三年聯盟集采中標量名列前茅。該公司的人工晶業務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營收分別為2.23億、3.05億和3.53億,增幅分別為25%、37%和16%。可以看出,博醫療通過集采放量,與市場領導者昊海生科的差距正在迅速小,有長期趕超。昊海生科和博醫療都表示,在集采后,它們的業績仍保持高增速,這主要是因為它們擁有從市場最廣泛的單焦點到高端功能型人工晶的多品種多規格產品全覆蓋。可以說,各類聯盟集采為推國產替代的助力。此外,眼科高耗廠商的利率似乎也沒有因為集采而下降。以博醫療為例,2021年和2022年集采后,其人工晶利率分別達到了87%和90%,與之前的90%利率相比幾乎沒有下降。

人工晶和OK鏡能夠賺錢的原因除了企業本的戰略舉措外,還在于它們有很高的技壁壘。由于直接接或植眼睛,這兩款產品都屬于國家最高等級的III類醫療械,對廠商的研發和生產技要求非常嚴格。這些技壁壘使得市場高度集中,也使得產品可以定價很高。在終端市場上,一片非球面人工晶的價格約在1500元至30000元之間,可以使用終;一片OK鏡的價格約在3000元至上萬元之間,基本上一年需要更換一次。由于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而且價格很高,這或許促使人工晶和OK鏡被納集采。

從宏觀角度來看,眼科高耗廠商的國采集采是否會改變市場格局?人工晶是眼科的重要產品之一,主要用于囊外白障摘除后,通過植眼睛來恢復視力。不同技的人工晶可以實現不同程度的視力恢復,甚至可以同時矯正近視和老花。據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10月底,中國市場獲批的人工晶數量中,進口品牌占比達到83%,國產品牌占比為17%。進口品牌主要來自于國的爾康、強生和博士倫,以及德國的卡爾蔡司等。而國產廠商包括昊海生科、博醫療、高視醫療和蕾明視康等。由于國產化率不到20%,目前人工晶的集采僅在省際聯盟層面進行,主要包括京津冀3+N聯盟、陜西省聯盟和廣東聯盟等。據藥智統計,截至目前,聯盟集采中標量前十的生產廠商中,中國品牌占據了80%,海外品牌占據了20%。當前中國市場消費量最大的仍然是中端產品(非球面單焦),而中標的產品也主要集中在這個領域。雖然降幅約為50%,相對于心管和骨科輒超過80%的降幅來說相對溫和,但之前的集采反而使中國廠商在市場上加速放量。據共研咨詢的數據,2022年中國市場消費的人工晶約為500萬片,其中中端產品占比約為67%,高端產品(包括雙焦、三焦和連續視程)占比約為18%。博醫療和昊海生科在投資會議上表示,由于中標型號全面、價格系穩定,他們的產品銷量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加速提高了國產人工晶的市場占有率。然而,正如前文所述,中低端人工晶只能解決“看得見”問題,下游患者對高端晶的需求轉變是大勢所趨。在高端多焦點領域,博醫療在2022年底作為唯一一家國產廠商獲得了多焦點“連續視程”人工晶的批準,有待大規模生產。與之相對,昊海生科的雙焦點產品SBL-3來自國Lenstec授權經銷。2023年下半年,人工晶將首次進行全國范圍的集采,尤其是針對高端多焦點領域。考慮到此前沒有中國廠商參與,海外品牌的高端多焦點人工晶在聯盟集采下的價格仍然很高。例如,2021年11月的“京津冀3+N”集采結果顯示,卡爾蔡司和爾康的兩款三焦點人工晶的中標價格分別為22999元和22495.71元。因此,國采可能會為本更優勢的國產高端產品帶來更多進三甲醫院和一線市場的機會。據市場公開的單片價格顯示,博醫療的多焦點“連續視程”人工晶的市場價約為1萬元左右。高端產品將為未來人工晶市場的決勝之舉,年底的集采令人期待。

OK鏡,也稱為角塑形鏡,是一種特殊的醫療形眼鏡,通過改變角形狀來控制近視度數。由于能夠直接治療兒的近視問題,OK鏡在消費市場上的潛力堪比當下正火的“減神藥”。此外,業專家認為,眼科高值耗材的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在技上并沒有太大差別,并且消費市場似乎已經開始偏向國產產品,尤其是OK鏡。盡管OK鏡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時間不到十年,但中國品牌在獲批數量和市場占有率上已經不輸給海外品牌。據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廠商占據了62%的OK鏡獲批產品,其中包括歐普康視和博醫療等,海外廠商占據了38%,包括日本的ALPHA、國的歐幾里德和CRT,以及荷蘭的Dreamlite和韓國的Lucid等。據智研的數據統計,2022年中國市場的OK鏡銷量約為395萬片,其中海外頭部廠商占比39%,中國頭部廠商占比33%,其中歐普康視的銷量占比最高,達到了18%,博醫療的銷量占比為8%,排名第四。中國廠商的出表現可能給醫保局舉辦集采帶來了底氣。因為作為消費屬更強的OK鏡,以前業普遍認為集采不太現實。然而,2023年6月,覆蓋16個省份、31個城市和4個縣區(規模相當于國采)的OK鏡首次聯盟集采結果出爐。在中選的廠商中,都是中國品牌,包括歐普康視、博醫療、南鵬亨泰、遠程視覺和有康醫療等。而海外品牌歐幾里德的報價超出了中選范圍,其他海外品牌也沒有參與。首次OK鏡聯盟集采的中標價格非常友好,平均降幅在30%左右,歐普康視的標準片單片價格為1760元,環曲片為2260元,博醫療的標準片為2730元,環曲片為3430元。從OK鏡的屬來看,未來OK鏡進國采的可能不大,集采的降幅也不會更低,因此有更高價比的國產OK鏡品牌有改變消費者的固有觀念,在市場上蓬發展。盡管整國產化率仍然不高,但在消費市場的剛需和國產高端技不斷突破的推下,眼科高耗廠商在集采后仍能保持高利潤率。本控制、全產業鏈布局和富的產品管線仍然是競爭的關鍵。對于國產眼科廠商而言,單純依靠價格和渠道競爭無法獲得長期優勢,更完善的研發系和生產能力才能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目前,頭部廠商的高端自研產品已經進臨床階段。對于國廠商來說,中國市場是一個巨大的蛋糕,絕對不能放棄。然而,今天的況與過去不同,外資不再能夠輕松獲得利潤。通過本地化生產和研發,實現本控制可能為取得勝利的關鍵。在創新驅下,未來集采的醫療產品價格不會一味地降低,而是要重塑臨床價值。我們期待更多有高價比的產品涌現,讓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