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是一種中草藥,有活調經、利尿消腫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不盡、水腫尿以及急腎炎水腫等癥狀。據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的經驗,益母草調經活一般使用9~15克;而利水消腫需要大量使用,使用90~120克時效果最佳。孕婦用益母草。總的來說,益母草的用量與效果有著切的關系。

麥芽是一種中草藥,有健脾開胃、退消脹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療食積不消、婦、焦麥芽消食化滯、脘腹脹痛等癥狀。據2010年版《中國藥典》的規定,常用劑量為10~15克,回炒用劑量為60克。

甘草是一種中草藥,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院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等癥狀,還可以緩解藥和烈。甘草的用量為1.5~9克,但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甘草的用量也與效果有關,1~2克起到調和作用,5~10克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的效果,但使用超過30克可能導致水腫、高病、低鉀等假醛固酮增多癥。

是一種中草藥,有健脾益氣、燥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療脾虛食、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不安等癥狀。白的用量為6~12克,不同劑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常規劑量6~12克可以健脾止瀉,大劑量30~50克可以通便,30~60克可以利氣消脹,60~90克可以利水消腫,甚至可以使用90~120克甚至150克來利消癥。

黃連是一種中草藥,有清熱燥、瀉火解毒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療寒熱互結、熱中阻、滿嘔吐等癥狀。黃連的用量為2~5克。使用1~3克可以起到健胃的作用,超過9克則可能損傷脾胃。黃連在治療2型糖尿病中,對于空腹糖(FBG)<7mmol/L,常用黃連15克;對于7mmol/L≤FBG<10mmol/L,常用黃連30克;如果FBG≥10mmol/L,則常用黃連30~60克。黃連可以與干姜(生姜)配伍使用,干姜的劑量為6~9克,可以限制黃連苦寒的質。

黃芪是一種中草藥,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療氣虛乏力、食便溏、中氣下陷、久瀉、便、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虛痿黃、熱消以及慢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癥狀。黃芪的用量為9~30克。使用15克以下可以升,使用30克以上則可以降低

柴胡是一種中草藥,有和解表里、疏肝、升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療冒發熱、寒熱往來、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垂、等癥狀。柴胡的用量為3~9克。不同的劑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微量(6克以)可以升清,中量(6~30克)可以疏達,大量(大于30克)可以發散。

以上是益母草、麥芽、甘草、白、黃連、黃芪、柴胡這幾種中草藥的功效及用法用量。這些中草藥在中醫藥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且在不同的劑量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使用時應的癥狀和個況來確定用量,以達到最佳的療效。以上信息參考自仝小林的《方藥量效學》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