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芬,一位百歲老人,于1914年出生在河北省深縣。年輕時,家境貧寒,經歷了許多艱辛。然而,的心態一直非常好,面對生活中的變故總是表現得特別豁達。雖然郭淑芬的材特別瘦小,但的食量卻不小,平時能吃能喝,尤其喜歡吃和一些油大的菜,對清淡的食沒有興趣。年紀漸長,家人曾擔心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影響的健康。然而,帶去醫院檢查時發現脂等指標都正常,非常健康,于是家人也不再控制的飲食,讓自由選擇喜歡的食。對于這種不健康飲食但健康且長壽的況,有人認為是有利于健康,也有人說這是基因彩票,誰也無法解釋。來自蒙古一機醫院中醫科的董斌大夫認為,這主要與家族傳有關,占比達到了70%至80%。再加上郭淑芬心態開朗,年輕時經常從事力勞,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的長壽,與、油大的食沒有直接關系。

首先,BBC的一篇報道公布了科學家評選的十大營養食,其中排名第八位。據BBC工作人員回答,富的維生素B和礦質,且含有更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新加坡的營養顧問陳菱曖認為,豬脂肪富含油酸和60%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臟、管和皮都有好。豬的好包括容、保護心臟、比植油更健康以及保健等。然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提醒,雖然豬好,但日常攝量也需要控制,建議每日攝量不超過6湯匙,攝過量會增加心管疾病的風險。

其次,有人認為的人壽命更長,這一說法主要源自對《柳葉刀》雜志一項研究的解讀。研究表明,如果將脂肪供能提高5%,減碳水化合供能5%,可以降低死亡風險。然而,范志紅教授表示,這個結論有一定前提,不能盲目推廣。對于碳水化合較多、脂肪供能較低的人來說,增加類攝比例確實有益健康。但大部分中國人的碳水化合占比約為55%,脂肪攝占比達到32.9%,在這種況下盲目增加脂肪攝量只會雪上加霜。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于康提醒,研究指出每日脂肪供能在24%至35%時,的總死亡率和腦卒中風險相對較低。然而,我國大部分人的脂肪攝已經超過了這個范圍,本不需要增加脂肪的攝。然而,日常也不建議過于清淡的飲食,過于清淡容易導致質下降,增加患病的風險。當然,過于油膩也不可取,飲食應該以葷素搭配為宜,其中素食的比例要高于葷食。

最后,中國營養學會注冊營養師黃圓圓表示,想要健康地吃豬需要注意幾個方面。首先,在購買豬后,建議將其冷藏12至24小時,然后再進行烹飪。這樣做可以改善豬的口,提高其安全。其次,盡量選擇瘦,豬瘦富含維生素A、鐵和鋅等元素,脂肪含量不高。第三,選擇清淡的烹飪方式,避免燒烤和煎炸,因為這些做法不僅會增加豬中的脂肪含量,還會破壞其營養價值,對健康不利。第四,盡量避免食用腌、熏等加工制品,因為這些食可能存在鹽分超標的問題。最后,在食用豬時要注意葷素搭配,適當增加維生素C富的食,如青椒、油菜和苦瓜等,有助于促進鐵元素的吸收,避免豬過量。

總之,雖然有一些觀點認為是健康食,但這并不科學。正確的做法是保持正確的飲食心態,適量選擇豬的品類和攝量。健康的飲食模式應該以葷素搭配為主,素食的比例要高于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