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中醫,終其一生行醫,臨終前說道:“膽囊息者,乃氣不足,可向天地借能量!”他指出,虛的人氣不足,寒氣停留,氣凝結,導致氣不暢、脈絡不通,從而慢慢產生膽囊息。年輕時,我在火車上結識了一位非常有名的老中醫,他在當地收了很多徒弟。雖然我當時已經在省里的大醫院工作,但他的治療志相關疾病的方法特別出,被人稱為“連瘋子都能治正常人”。因此,我決定向他拜師學藝。后來,我的這位師父活到了101歲,在他臨終之際,他召集了我們幾個徒弟,告訴我們,膽囊息源就是氣不足,可以向天地借助能量。現在回想起來,這句話的道理令人深思。

氣不足會導致百病生發,其中包括膽囊息。因為氣不足,氣積聚,形各種息瘤和囊腫。和津的循環需要氣的推,人的五谷雜糧也需要氣來進行消化和吸收。如果氣不足,攝的五谷雜糧無法被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就會形。此外,緒不穩定、易抑郁、發怒和焦慮的人,會損傷膽腑,使得升發之氣衰弱,經絡不通,膽淤結,也會形。還有一種況是由于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過多攝油膩高脂肪的食,導致脾胃損。脾失健運,胃失和降,邪聚集形痰,痰濁停形。但無論哪種況,歸結底都是氣不足,脾虛了。

在這里,我將與大家分兩個小方子!對于由肝膽氣滯引起的膽囊息,我們可以疏肝利膽、理氣開郁來治療。可以使用柴胡、白芍、香附、枳殼、廣木香、川芎、陳皮和甘草等藥進行調理,同時結合針灸調理肝俞、膽俞和陵泉三個位,通暢氣,使息散去。對于由痰濁停引起的膽囊息,我們可以益氣健脾、燥化痰來治療。可以使用制厚樸、川連、石菖、制半夏、香豉、焦梔和蘆等藥進行煎煮服用,同時結合針灸調理中脘、關和三里位,使痰化開,使息消失。

總的來說,從膽囊息的發病機理來看,中藥調理有優勢,并且這種優勢相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