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被古今醫學界稱為“補氣健脾第一要藥”。雖然有很多其他補氣健脾的藥,如人參、黨參和黃芪,但白之所以被譽為最好的選擇,是因為它與脾的喜好有關。

脾喜歡干燥,不喜歡。當脾氣虛弱時,它的運化水功能就會下降,導致我們所說的“氣重”。這歸結底是由于脾虛引起的。相比人參、黨參和黃芪,白雖然不是補氣作用最強的藥,但它的“燥”較強。除了能夠補氣健脾,它還能夠燥和利尿,有助于排除尤其是脾胃中的氣。因此,白更適合于脾虛且伴有氣過多的況,例如食降低、沉重、乏力、神不振、嘔吐腹瀉、水腫、胖、白帶過多等癥狀,可以通過同時補脾和燥來治療。

下面將介紹白在不同況下的應用:

1. 脾虛:脾虛有脾氣虛弱、中氣下陷、脾不統和脾不足等類型,白都可以使用。

- 脾氣虛:脾氣虛會導致消化功能減弱,引發食不振、飲食減、飯后脹氣、便溏、腹瀉、氣短乏力等癥狀。可以單獨使用白熬膏,也可以與人參、茯苓和甘草配伍,例如四君子湯。對于脾虛盛引起的腹瀉,可以與人參、薏苡仁、茯苓和砂仁等藥配伍,增強健脾祛的效果,例如參苓白散。此外,很多氣雙補的中藥,如八珍丸、十全大補丸和人參養榮丸等都含有白

- 中氣下陷:中氣下陷會導致全下沉,引起長期腹瀉、臟下垂和肢沉重等癥狀。白常與黃芪和升麻配伍使用,例如補中益氣丸,用于脾胃虛弱和中氣下陷引發的疲倦乏力、食、腹脹、長期腹瀉、門下垂、和子宮垂等況。

- 脾不統:中醫認為脾有統攝的功能,脾虛則會導致溢出脈外,引發異常出,包括吐、咯、便和婦月經異常等。代表方包括歸脾湯、歸脾丸和人參歸脾丸。歸脾湯適用于心脾虛,表現為心悸、健忘、失眠、盜汗、倦、食、面萎黃、舌淡和脈細弱。歸脾湯也適用于脾不統引發的便、皮下紫斑、婦月經過多或提前、月經量多且淡或不止。

- 脾不足: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腹瀉稱為五更瀉,表現為每天凌晨3-5點腹痛腹瀉,伴有腰酸、四肢冷、食和乏力等癥狀,常由脾腎虛引起。代表方包括桂附理中丸,使用白配伍附子、人參和桂等藥,適用于脾腎虛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和四肢冰涼等癥狀。

2. 水腫:白有燥利尿的作用,非常適合治療脾虛引發的水腫。常與茯苓、澤瀉等藥配伍使用,例如五苓散,用于膀胱氣化不暢、水腫和小便不利的況。

3. 痰飲:痰飲是脾虛水運化能力障礙所引發的病理產。白有健脾燥的作用,可以消除水,從而消除痰飲。常與茯苓、桂枝等藥配伍使用,例如苓桂甘湯,用于脾不足引發的痰飲,表現為目眩心悸、氣短咳嗽和舌苔白。對于痰飲引發的頭暈和頭痛,可以使用半夏天麻白湯或中藥半夏天麻丸。這些藥適用于脾虛盛、痰濁阻引發的眩暈、頭痛、悶等癥狀。

4. 表虛自汗:一些人常常出現自汗的況。白有補氣健脾的作用,有助于生衛氣,并能夠固表止汗。適用于自汗不止的況,常與黃芪和防風等藥配伍使用,例如玉屏風散。玉屏風散是一種中藥,可用于容易反復冒、白天頻繁出汗以及過敏鼻炎引發的打噴嚏和流鼻涕等況。

5. 胎不安:脾健氣旺可以滋養胎兒,白有補氣健脾的作用,同時可以安胎。常與砂仁、黃芩和茯苓等藥配伍使用。

總之,白是一種非常有用的中藥,有補氣健脾、燥利尿、消除痰飲、固表止汗和安胎等多種作用。在使用白時需要注意其炮制品的不同,以及使用劑量的控制。同時,對于虛津、口干的人慎用,對于氣滯脹悶的人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