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病癥,可能由虛證或實證引起。通常況下,使用潤腸通便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是眾所周知的。然而,有時候常規的方法并不能治愈便,甚至可能導致一些負面影響。有些人使用瀉藥,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癥狀,但長期使用會產生不良影響。還有一些人嘗試外導法通便,但長期使用后,病人仍然覺不便。而對于使用上法治療便,輕則有效,重則無效,暫時有效,長期使用則無效的況,可以稱之為“大便難”。病人深痛苦,醫生也束手無策。為了盡快找到解決方法,我特意尋找了一些方法。

我曾經閱讀到北京著名老中醫魏龍驤先生提到了“白通便”的說法,覺得非常奇特。經過試用,果然取得了有效的結果。在1981年,我曾經使用生白復方中,治療了25例伴有便癥狀的患者,其中23例有效(占92%),無效的只有2例(占8%)。其中有一位82歲的老人,素健,但習慣便,每隔幾天才能排便。此人還伴有全,皮上起了苔雄樣丘疹已經兩年了,經過中西藥和溫泉浴等多種治療仍然沒有好轉。該患者的舌頭是裂的,暗紅夾雜有瘀斑,沒有苔,脈搏沉據病屬于風毒燥、瘀津虧的癥候,我給他開了養潤燥、祛風解毒的藥,并重點使用生白來行脾運津,希能改善他的便方包括當歸、首烏、白蒺藜、白蘚皮地子、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赤小豆、蚤休、陳皮、生甘草、烏蛇、生白。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用。服用了三劑后,大便不再干。服用到第六劑時,每天排便一次,通順如常。繼續服用一個月后,該患者的皮疹依然存在,但便問題得到了緩解,而且沒有復發。從歷代本草來看,白被認為是健脾燥、止瀉的藥,臨床醫生通常使用它來治療腹瀉,而避免在便病例中使用。雖然《傷寒雜病論》中早有使用“加白”治療“大便破”的方法,但后來的醫生對此表示懷疑,覺得這是錯誤的用法,難以理解其意義。我研究了《別錄》,發現白可以“益津”。張元素認為白有“除胃中熱”和“和胃生津”的功效。《本草求真》指出,白“能纓肺生”。《本草正義》更加肯定地認為“本多脂,不會傷”。綜上所述,通過臨床實踐,我認為魏老的“白通便”說法不是在欺騙我。我認為白能夠通便的原因在于它有運脾、健的作用。脾胃健康,能夠促進津的流通,津得以流通,腸道的干燥便癥狀得以緩解,大便必然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