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中對于“瘀”字的解釋是“積也”。脈中是一氣周流的,就像水沿著水管循環一樣,通向全。然而,如果某個地方發生阻塞,就會積聚在那里,無法流,進而影響人的健康。《黃帝經》中有一句話:“有諸形于,必形于外。”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部發生病變,一定會在表面顯現出來。瘀的人通常在舌邊和舌尖上容易出現瘀斑和瘀點。他們的舌下靜脈黑而,向四周張開,就像珊瑚樹一樣。他們的呈暗,臉上可能有黑斑,尤其是集中在眼眶周圍。他們的皮干燥,尤其是在秋冬季節,上的皮會出現魚鱗狀的干燥,嚴重時可能引起瘙難忍,中醫稱之為“甲錯”。他們的皮表面可能有紅或青,輕輕就容易出現淤青。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曾經說過:“有干甲錯,兩目黯黑”。這明顯是瘀長期停留在,妨礙新鮮的生,自然無法有效滋養皮

的人常常到咽干燥,總想喝水來潤一潤,但并不是真的口,只是想喝點東西。他們的記憶力會逐漸變差,很多事轉眼就忘記了。他們經常出現莫名其妙的疼痛,這種疼痛像是被針扎一樣,固定不移,夜間加重,白天減輕。

清代有一位名徐靈胎的中醫大師曾經診治過一個病人,這個人白天一切正常,沒有任何異常,但到了晚上全都疼痛,就像被鞭子一樣。為了治療他的病,這個人耗盡了家產,最后有人建議他去找徐靈胎試試。徐靈胎是清朝醫學界的高手,他一看就知道這是瘀問題,開了幾副活化瘀的藥,不久之后,這個人的病就好了。

月經往往暗淡,并伴有塊,也容易出現子宮瘤、卵巢囊腫等問題。如果你有很多這些癥狀,那麼你可能需要認真對待瘀問題了。

實際上,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瘀卻沒有察覺到,這是相當危險的。你將瘀帶在中前行,就相當于在里安裝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造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發現瘀問題是好事,應該及時消除,扼殺在萌芽狀態中。

那麼,如何消除瘀呢?這個方法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卻非常有效。只需將三七和西洋參研磨末,每次各取1克(約一小勺),用溫水沖服,每天兩次。這樣做能夠將積聚的瘀徹底排出外,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瘀質的人非常多,堅持一段時間的服用可以防微杜漸。需要注意的是,孕婦應避免服用,而虛怕冷的人只需單獨服用三七即可。

三七的主要功效是修復全脈。為什麼“三七”呢?有一種說法是,三七的葉子左邊有三片,右邊有四片;還有人說,是因為三七的生長環境三分干燥七分,三分七分暗;還有人認為與其生長年限有關,三七初步長需要三年的時間,到第七個年頭才能藥,因此被稱為三七。

三七不僅能夠補,還有止的作用。如果出現出況,三七能夠有效止。此外,三七還是傷科圣藥,對于任何跌打損傷,無論是傷還是外傷,只要使用三七,就不用擔心了。在古代,被監的犯人通常會到鞭打,這時家里有錢的人會私下賄賂獄卒,獄卒會給他們提供一碗濃濃的三七湯。喝完后,瘀不容易進攻心臟,傷口也更快地恢復。因此,古代練武之人經常每隔十天半個月就會服用一次三七,以保持氣通暢,減傷的可能

三七這種藥非常神奇,能夠通開堵塞,堵上出口。既然三七如此厲害,為什麼還需要配合西洋參呢?這是因為三七的質是熱的,與人參非常相似。藥書上說,三七和人參“味同而功亦等”。因此,有些人吃了三七會越來越熱,到最后無法忍。而西洋參的質是涼的,不同于人參的溫熱補益,西洋參既能補氣生津,又能養清熱,其特點是滋補而不沉膩。近代醫家張錫純稱其為涼而補,凡是想用人參但又不愿到人參的溫補特影響的人,都可以使用西洋參代替。三七和西洋參的配合既不寒不熱,也不溫不燥,剛好適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