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和水毒是中醫中常見的疾病,它們都是由停留的水分引起的。痰飲通常比較稠,而水毒則較為稀薄。在中醫臨床中,一些醫生會使用一些二陳湯等方劑來理氣化痰,但這些方劑只是能夠暫時緩解癥狀。對于停留在肺部和四肢的水分,張仲景使用小青龍湯來治療,但如果痰飲停留在脾胃這一區域,就需要使用補脾的藥理。類似于下雨的況,如果只是小雨那麼土壤可以吸收并儲存水分,而若想將水毒吸收掉,則需要使用像厚樸、蒼這樣的藥來疏松土壤。

如果連續降雨一個月,就像1998年長江洪水一樣,洪水泛濫,這時的況就會有所不同。之前稱之為脾的病癥現在變了痰飲。同樣的道理,之前稱之為媳婦的現在變了婆婆。使用補脾的藥已經無效,需要轉而使用苓桂甘湯來治療痰飲。

苓桂甘湯的組為:茯苓四兩,桂枝三兩,白二兩,甘草二兩(炙)。苓桂甘湯的判斷依據是中焦有痰飲,胃中有水,需要沖向上方,所以患者會出現心下逆滿、氣上沖的癥狀。痰飲阻礙了氣機的正常運轉,當患者突然起時,無法跟上腦部的供氧,導致頭暈目眩。從脈搏的變化來看,存在大量水毒,到了制,所以脈搏會沉。從舌苔的變化來看,水毒已經進舌頭,舌頭會變得胖、白。對于中焦有痰飲的況,可以使用苓桂甘湯。茯苓是去除水毒的主要藥,桂枝補充氣,有膀胱氣化的功能,可以將水毒排出外,白則幫助消化脾胃中的水分。

當全都被水毒泛濫時,不僅是洪水泛濫,連都被遮蔽。痰飲不僅會損害腎,還會對腎進行欺侮。這時就需要用到真武湯。真武湯適用于病癥,病程通常持續2至3天,出現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等癥狀。真武湯的組為: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生姜三兩,白二兩,附子一枚。判斷依據是腎虛弱,出現一系列癥狀,如腹痛等。堆積了大量水分,腎臟無法正常工作,小便無法順利排出,覺冷,四肢無力。使用茯苓去除水毒,生姜和附子則補充腎,增強膀胱的氣化功能,白則幫助脾胃緩慢消化水分。

對于的應用來說,我們可以在苓桂甘湯中加半夏,或者在真武湯中加桂枝,這些都是可以的。同時,這些方劑還可以擴大應用范圍。例如,高就是水毒管導致升高,如果只是治療,而不解決水毒問題,那是無法治的。同樣,青眼、飛蚊癥等都是局部的水毒問題,脂肪肝則是肝臟的水毒問題。苓桂甘湯和真武湯是《傷寒論》中應用最廣泛的方劑之一。

據年齡變化可以看出,男在八歲時腎氣盛,會長出牙齒;到了二十八歲,腎氣達到最強盛的階段,此時會有子嗣產生;到了四十八歲,腎氣開始衰退,牙齒落變黃;到了六十八歲,氣衰竭,面部焦黃,發鬢白。在六十七歲時氣開始衰退,面部也會變焦黃,發白。這些變化都是因為腎虛弱,當腎氣衰退時,會出現各種癥狀,如頭發落、重增加、步態不正等。腎主水,接收五臟六腑的氣,并貯藏起來,只有五臟六腑充盈,才能排瀉水分。如果五臟六腑都衰退了,腎也隨之減弱,那麼就會出現發鬢白、沉重、步態不正等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遵循天道的規律,不要去喝冷飲或者大魚大,這樣會損害脾,最終導致痰飲質,全水毒。想要治愈痰飲,僅靠藥可能不夠,我們還應該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因為如果不改變這些,再多的藥也無法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