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主要表現為下痢、腹痛、納呆等癥狀。在治療痢疾時,喻嘉言提出了“逆流挽舟”之法,適用于痢疾初起兼有表證的患者。這種方法以人參敗毒散為主要藥,能夠疏散表邪,疏通表氣,除去里滯,從而使痢疾得以自愈。治療痢疾的主要方法是清熱解毒,尤其對于熱痢和疫毒痢更為重要。常用的藥包括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金銀花、馬齒莧等,可以有效清熱解毒。如果痢疾伴有膿,可以加生地、赤芍、地榆等藥以涼。同時,在清熱化解毒的過程中,還可以加調氣和的藥

古人認為痢疾是由積滯引起的,因此消導和化滯的方法在臨床上也很常用。常用的藥有山楂、枳實、陳皮、神曲、麥芽等,如果偏向邪,可以加、茯苓等藥,如果偏向寒邪,可以加桂、干姜等藥。如果痢疾伴有嚴重的腹痛,可以配合使用大黃以通積滯,達到通因通用的效果。

對于噤口痢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熱和疫毒在腸道中的積聚,上攻于胃,導致胃失和降。此時可以使用開噤散煎水量多飲,緩慢咽下,以苦辛通降,泄熱和胃。如果口服藥歡迎,可以先使用玉樞丹磨量與服,然后再慢慢咽下。如果存在實證,胃損,頻繁嘔吐,舌質紅絳無苔,脈細數,可以加人參、麥冬、石斛、沙參等藥以扶養氣,并可以使用人參和姜炒黃連同煎,頻繁呷之,以開噤為止。或者可以外用田螺搗爛,加量麝香,放臍中,以引熱下行。

虛證多由脾胃虛弱或久痢導致胃虛氣逆所致,主要表現為嘔惡不食或食即吐,口淡不,舌質淡,脈弱。治療時應以健脾和胃為主,常用的方劑是六君子湯加石菖、姜以醒脾開胃。如果出現痢疾過度,飲食不能進食,肢覺冷,脈搏微弱,病危重,應急使用獨參湯或參附湯或參附注以益氣回救逆。

灌腸療法是治療痢疾的一種常用方法。對于下痢伴有赤白膿、里急后重的癥狀,常使用清熱涼、解毒祛的藥藥水進行灌腸,每日一次,療程一般為7天,直到膿減輕、里急后重消失為止。

在痢疾的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忌。不宜過早補,不宜使用過激的瀉藥,不宜分利小便,以免留邪或傷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