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收和中等收國家,HIV病毒載量(VL)的監測通常每6-12個月進行一次,這可能導致較長時間的病毒控制不佳。最近發表在AID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探討了不同程度的病毒控制不佳對免疫重建和激活的影響。該研究在烏干達和津布韋進行,共有208名試者參與了EARNEST試驗(ISRCTN37737787),開始接基于蛋白酶抑制劑(PI)的二線治療。研究者在0、12、48、96和144周后對試者進行了CD38+/HLA-DR+免疫分型的實時監測。

研究方法包括每12-16周采集一次樣本,并進行VL的回顧分析,將其分為持續抑制(總拷貝數<40拷貝/ml)、低水平反彈(連續兩次或兩次以上VL>40,<5000拷貝/ml)以及高水平反彈/無應答(連續兩次或更多次VL>5000拷貝/ml)等三類。

研究結果顯示,免疫表型重建在細胞數定義和細胞百分比定義之間存在差異。此外,VL力學與CD4+和CD8+細胞活化標記的表達存在實質差異,高水平反彈/無應答的個經歷了更大的激活和重建損。相比之下,持續抑制者和在144周出現短暫波甚至低水平反彈的試者之間差異不大。研究結論指出,對于采用基于PI二線方案的患者來說,如果病毒載量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無需切換的閾值(1000拷貝/ml),則對免疫重建和激活的影響較小。

該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考。盡管PI單藥治療的病毒學反應較差,所有二線方案總上都有良好的免疫反應。無論采用哪種方案,CD4+細胞的循環數量都會逐漸正常化,但在144周仍未達到穩定狀態。然而,病毒癥對一般的免疫重建和免疫激活標志有很強的影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那些高水平反彈/無應答的患者在免疫軌跡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差異。的軌跡可能因是否考慮T細胞百分比或數量而有所不同,持續抑制、短暫抑制或低水平反彈抑制之間的差異較小;而那些高水平反彈/無應答的患者在免疫重建和激活方面損更為明顯。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免疫重建和激活的主要驅因素很可能是病毒本,而不是特定的ART組合。對于病毒載量高于5000拷貝/ml的高水平反彈和無應答個來說,免疫重建會到損害,這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轉換水平。相比之下,如果患者繼續接ART治療,短暫的波和低水平反彈對重建和激活的影響較小。這些發現表明,在許多低收和中等收國家中,由于病毒載量主要通過年度監測來確定,世界衛生組織將轉換二線治療的病毒載量閾值定為1000拷貝/ml,應該可以避免高水平反彈對免疫重建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