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以來,各地普遍出現了大面積的流癥狀,醫院和診所都滿了人。特別是兒,幾乎每個人都中招,學校里的請假人數也大幅增加,而且目前狀況并沒有好轉。如果這種況發生在一年前,無疑會引發社會的恐慌和醫療資源的張。然而,在經歷了三年疫之后,這波病雖然來勢洶洶,但似乎被刻意淡化了。盡管周圍不斷有人染,自己的家人也陸續出現了發熱、咳嗽等癥狀,但更多的人表現出一種見怪不怪的淡定:大多數人仍然正常生活,甚至沒有多人愿意戴口罩。邊人的況來看,這波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等流癥狀,相對于新冠來說,明顯較輕,但似乎更容易反復,病程也更長。很多社區的診所對于普通病人,一般不再區分是流、新冠還是支原染,治療的方式就是使用頭孢、阿奇等抗生素,據病進行切換。盡管從醫學角度來說,區分不同病毒種類并不困難,但很多人甚至醫生都認為這并不必要。新冠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哪種病毒,治療方式實際上都是一樣的。然而,這種治療方式顯然并不科學,而且反復發作也證明了這種治療方式并沒有針對。經歷了新冠之后,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免疫心理”,人們對病毒的輕視和刻意回避。例如,很多學校對于發燒的學生返校時并不需要提供診斷證明。雖然近期一些學校開始要求提供證明,但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要求,很有學校真正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況,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這可能是經歷了三年疫的神經過度繃后突然放松的一種反彈。然而,面對這種思維方式,人們普遍存在一種憂:如果新的病毒在這個冬季發,我們該如何應對?除了常見的支原肺炎、新冠、甲流、乙流等病毒之外,最近合胞病毒也開始在人群中傳播,專家稱這種病毒既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盡管沒有報道出現重癥患者,但這種針對兒的病毒仍然讓很多家長擔心不已。目前,人們對于病毒的防范陷了一種無奈的境地。一方面,三年疫讓大多數人意識到,做好個人防護是避免病毒傳播的有效手段。然而,另一方面,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防護措施松懈,使病毒傳播的幾率大大增加。此外,疫之后,相關部門對于發布病毒防護建議似乎變得敏起來。盡管今年的病例明顯高于往年,但相關部門從未發布過個人防護方面的建議,對于公共場所強制佩戴口罩等建議也難以實施。現在幾乎每個城市的門診和醫院都人滿為患,這種況與去年這個時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人們并沒有過分恐慌,基礎藥還算充足,醫藥兌的狀況遠遠好于去年。然而,這種意識上的放松是經歷了大規模疫后的,還是對潛在危險的麻痹,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