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了,李阿姨多次在下午四五點到心慌手抖、冒虛汗,每次都需要吃一些餅干或糖塊才能緩解癥狀。有一次,路過藥店時測了糖,結果只有2.9mmol/L。李阿姨覺得自己平時吃得并不,尤其是自從得知自己低糖后,還特意多吃了一些,但重卻下降了好幾斤。因此,李阿姨帶著疑問來到了山東省中醫院綜合科門診。

在山東省中醫院綜合科門診,主治醫師姬翔接診了李阿姨。姬醫生仔細詢問了李阿姨的病史,了解到李阿姨多次檢查空腹糖都是正常的,但多年來一直有高脂癥的況。姬醫生認為李阿姨可能是糖尿病早期出現的反應糖。這讓李阿姨更加困,因為以為自己只是患有低糖,怎麼又了糖尿病早期呢?

為了幫助李阿姨明確病,緩解的疑,姬醫生為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和胰島素釋放試驗。姬醫生解釋說,正常人的空腹糖在3.9~6.1 mmol/L之間,進食后約1小時左右糖會迅速升高達到峰值,同時胰島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達到基礎值的5~10倍,糖不會超過11.1 mmol/L。進食后2小時,胰島素水平開始下降,糖下降至3.9~7.8 mmol/L。進食后3~4小時,胰島素降至基礎水平,糖也恢復至空腹水平。整個過程中,胰島素的釋放與葡萄糖的吸收呈正相關的匹配狀態,因此不會出現低糖。

然而,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胰島素的分泌量通常不,問題主要是胰島素敏下降以及分泌延遲導致的胰島素相對不足。因此,當進食后葡萄糖吸收進達到高峰時,胰島素未能及時分泌或發揮充分作用,導致餐后1~2小時糖升高。到了餐后3~4小時,下一次進餐前,糖已經開始下降,但胰島素的延遲分泌使得中的胰島素含量仍然較高,與糖變化不匹配,從而導致餐前低糖的發生,表現為心慌、頭暈、冒虛汗和等癥狀。

姬醫生發現李阿姨的胰島素水平偏高,存在胰島素抵抗,餐后兩小時糖達到9.2mmol/L,屬于糖尿病前期-糖耐量異常。糖和胰島素水平的高峰出現延遲至服糖后2小時,服糖后3小時糖已經降至4.55mmol/L,但胰島素水平仍然很高,因此餐后3~4小時出現低糖并不奇怪。

李阿姨認為自己是由于未進餐導致的低糖癥,所以每餐時刻意吃得更多,結果反而加重了糖異常。姬醫生提醒患有代謝綜合征的人群,如重超重或胖、高脂癥、高、高尿酸癥等,常常容易出現餐前低糖的況,因此應仔細檢查,往往會被確診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發病前的過渡階段,包括空腹損、糖耐量損以及二者的混合狀態。它是正常糖和糖尿病之間的中間高糖狀態,也是向糖尿病轉化的一個重要分水嶺。據中國糖尿病指南的推薦,在健康教育和咨詢的基礎上,強化生活方式是糖尿病前期的首選干預措施,可以將糖尿病發生的風險降低28%~63%。

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沒有得到正確診斷之前,往往據自己的主觀,通過增加食來緩解低糖癥狀,這反而會導致糖尿病前期迅速進展為真正的糖尿病。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前期,應該改變生活方式,通過控制飲食和適當運來減輕重,增加胰島素的敏,從而阻止或延緩臨床糖尿病的發生。

要預防餐前低糖,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和順序來實施。例如,在用餐時按照“菜、、主食”的順序進食,主食可以選擇細糧和糧混合,讓碳水化合的吸收變慢一些。此外,應避免攝過多的碳水化合,或者采用餐前負荷的“預進餐”方式。同時,要避免延誤進餐。必要時,可以使用中醫辨證方或口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在運方面,每天的運量要保持基本一致,不可進行劇烈運。在運前要做好充分準備,隨攜帶巧克力、糖塊、餅干等以備不時之需。不宜空腹進行運,如果進行強度較大的運,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姬醫生提醒患者朋友,如果在餐前或空腹時出現低糖癥狀,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糖和糖化紅蛋白的監測。必要時,可以進行糖耐量實驗、胰島素及C-肽釋放試驗,以評估糖代謝狀態,幫助早期發現糖尿病并進行健康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