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能說,藥更不能吃!去年疫期間,很多人一遇到發燒癥狀就盲目吃退燒藥,結果導致本來癥狀不嚴重的染者因為吃藥而出現肝衰竭、腎損傷、胃出等嚴重后果,甚至送命。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于3月24日發布了《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22年)》,進一步凸顯了當前用藥安全的重要

據《報告》顯示,去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202.3萬份《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平均每百萬人口報告數增至1435份。全國97.8%的縣級地區都報告了藥品不良反應/事件。這意味著在每697人中就有一例因用藥而發生不良反應或事件的現象。從1999年至2022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2085.6萬份報告,顯示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報告》指出,2022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接收了94.2萬份《國家基本藥目錄(2018年版)》收錄品種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其中嚴重報告占14.1%。化學藥品和生制品占到了88.1%,中藥占11.9%。在化學藥品中,抗染藥、腫瘤用藥、心管系統用藥、鎮痛藥、電解質/酸堿平衡及營養藥是不良反應次數最多的五類藥品。腫瘤用藥和抗染藥是嚴重報告最多的兩類藥品,分別占35.1%和27.8%。

在中藥方面,男患者比為0.8:1,多于男。14歲及以下兒患者占5.8%,65歲及以上老年患者占30.3%。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理劑中活化瘀藥、清熱劑中清熱解毒藥、祛劑中清熱除藥、祛劑中祛風勝藥和補益劑中益氣養藥是例次數最多的五類藥品。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理劑中活化瘀藥、清熱劑中清熱解毒藥、補益劑中益氣養藥、開竅劑中涼開藥和補益劑中補藥是例次數最多的五類藥品。

藥品的不良反應一般由兩種況導致,一是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這是藥品的固有屬,所有藥品都會存在或多或、或輕或重的不良反應。另一種況是因為沒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盲目用藥、不對癥服藥給帶來的危害。

以上數據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購買抗腫瘤、抗染、活化瘀、清熱解毒等容易引發不良反應/事件的藥時,應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正確使用藥,切勿盲目吃藥。

除了以上數據,報告還列出了幾大日常用藥的科普小士。例如,冒藥的份和使用注意事項,抗組胺藥的使用安全問題,頭孢唑林的臨床使用注意事項,管活藥的安全使用,以及家長如何提高兒安全用藥的認識等。

總之,用藥安全是一項重要的健康議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正確用藥、遵醫囑用藥、避免盲目用藥是保障用藥安全的關鍵。同時,公眾應加強對藥的科學認知,遵循醫生和藥師的建議,確保用藥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