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后,患者再次前來復診,沒有悶和不適的發作,神狀態比之前明顯好轉,已經沒有心臟停跳的覺,睡眠也更加安穩。舌苔呈淡紅,薄而白,脈搏細弦稍。輔助檢查顯示,2023年7月28日復查的態心電圖提示竇心律,偶發室早搏。醫生在原方的基礎上加量附子和干姜,以達到火生氣的作用,并加了丹參。這位患者已經年過七旬,腎功能逐漸衰退。腎不足,水不能養護木,不能抑制,肝升高,因此出現頭暈頭痛和頸項不適的癥狀。

隨著年齡的增長,臟腑功能逐漸衰退,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導致水滯留形,阻塞氣機和循環,從而形氣滯瘀。瘀滯阻塞了脈絡,加上不足,無法滋養心臟,因此出現悶和心悸、失眠的癥狀。舌苔暗紅主要代表了氣瘀滯,舌質偏干則可能是不足。苔薄黃主要代表了熱證,苔膩則可能是因為水和痰飲的阻塞。脈搏沉細表示里證,脈搏則可能是因為痰飲的存在。

中醫認為,心臟主管脈,心臟的充足、脈暢通,心神得到滋養,脈搏平緩、有規律。因此,確保足夠的滋補是寧心安神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通常表現出脈率頻繁或不規律等火熱的癥狀,因此在治療時常常避免使用附子、姜和桂等辛溫之品。養化痰方是參考仲景的意見,重點使用炙甘草以緩解癥狀,同時使用大量的生地和麥冬滋養真來養護心。心悸常常與痰濁有關,尤其是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痰瘀阻塞心脈是痹發病的重要機制,痹和心悸的病必然與“痰瘀”有關。這位患者的臨床表現常見有悶、痛,舌苔暗紅,苔黃膩,脈細。因此,養化痰方在滋的基礎上也注重化痰健脾,常常加、石菖和遠志等藥以祛痰和安神。這個病例是本虛標實,治療上先標后本,先以養化痰為主,等到瘀濁減輕,沒有熱化的危險,再進一步溫以培本。

鄒教授負責的嶺南鄧氏科流派對養化痰方進行了研究,包括《養化痰方干預室早搏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及與機制探討》(粵財工專項)和《養化痰方降低冠心病室心律失常風險的電生理機制研究》(廣東省中醫院院專項)。研究結果顯示,養化痰方可以治療室早搏,有效改善患者的心悸、失眠、悶等癥狀,減早搏的發作頻率,且安全良好,同時降低心律失常評分,減梗死的面積。在治療這種疾病時,鄒教授最常建議患者食用橙子,每天三餐都要吃一個。這種方法源自于《黃帝經》中“五果為助”的指導思想。橙子有酸、涼的質,歸屬于肺和胃經,有降逆和胃、理氣寬的功效。

在飲食方面,患者應該選擇清淡的食,戒煙戒酒,避免濃茶和咖啡,主要攝富含營養和高蛋白的飲食,同時增加新鮮蔬菜和時令水果的攝,避免過飽,保持正常的大便通暢,并適當采用中醫食療,例如使用麥門冬、蓮子和百合等材料制作藥膳,有養寧心的功效。制作方法是將這些藥材洗凈,用水煎取,加適量的白糖調勻即可。這種藥膳適用于心虛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