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星張藍心發文怒懟ZJ“最佳生育年齡是 20~29歲”,并反問“在這個年齡干什麼不是最佳?”這個言論迅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在我的觀點中,ZJ的這句話不僅有失偏頗,還包含著對的惡意和算計!20~29歲只是生理上的最佳生育年齡,從生理角度來說,在這個年齡段的生、骨胳及高級神經系統已經完全發育,生功能于最旺盛的時期,卵子的質量較高,懷孕后胎兒的生長發育良好,流產、早產、畸形兒和癡呆兒的發生率都較低。此外,母親的年紀相對較小,生命力旺盛,這為胎兒創造了一個更良好的孕育環境,有利于胎兒的發育長。在這個時期,產道好,子宮收力強,難產的機會較,危險也較小,生完孩子后恢復也較快。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年輕有活力,力充沛,可以勝任照顧孩子的辛苦。所以從表面上看,在這個年齡段生孩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這個“最佳年齡”只是以婦產科作為基準得出的結論,換用其他標準就不一定一致了。比如,英國某研究機構追蹤了嬰兒的發育狀況,結果發現,由32歲媽媽生的孩子表現最佳;而如果評估母親的狀況,34歲初產的婦平均健康水平最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因為懷孕生孩子這件事,并不僅僅是和生理狀態有關。隨著年齡增長,媽媽的力會下降,和皮的彈會下降,但自的心理度會上升,應對理突發危險狀況的能力也會提升。30歲以后初產的婦,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對于科學生娃、科學備孕這件事會更加在意和仔細,商也會更高,緒會更穩定,加上思想,能夠更好地理孕期問題,為寶寶提供更安穩的孕期環境。30歲左右的過良好教育,懂得較多的保健和育兒知識,事業也小有就,經濟條件較好,很可能給予了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這一點客觀上提高了30歲以后初產的媽媽和孩子的健康水平。另外,一項實驗研究表明,在30歲生娃,孩子往往更聰明。科研人員對4500名5-10周歲的孩子展開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母親年齡平均在30歲生下的孩子,在智商、注意力、觀察力等方面都比在20多歲母親生下的孩子要強很多。此外,大數據也顯示,父母生第一胎的年齡在30歲或者更大時,孩子為學霸的幾率也會更高。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媽媽更懂得科學育兒的重要,孩子出生后,對于孩子的培養教育也能做得更到位,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優秀很多。所以,年齡并不是決定生育能力和母嬰健康的唯一因素。

很多人喜歡拿生育能力來PUA就是過了35歲甚至30歲,生育能力就大打折扣了。事實上,生育能力確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和速度并非人們想象的那麼嚴重。關于30歲以后的生育能力,有一項新研究發現,28歲和37歲之間的懷孕幾率差異,其實只有4%。而科學家也通過縝研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那些說“30歲以后生育能力開始下降”的論斷,實際上是基于很久以前的歷史數據得出的結果,這種測算結果本有很大局限,因為哪怕是十年以前,也和現在的醫療條件、經濟狀況、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現在人們營養更充足,健康意識更強烈,經濟條件也更加寬裕。因此,現在30歲的生育能力遠高于以往的測算結果。一項研究發現,高齡的懷孕幾率也并未大幅下降。研究人員對2820名丹麥備孕進行了研究后發現,在規律進行生活的中,78%從35-40歲的可以在一年順利懷孕,而20-34歲的懷孕幾率是84%,這個比率差異并不大。

人們普遍認為高齡生產對媽媽的健康不利,邊長輩催促生育的理由也通常是“晚生孩子對損耗更大、更容易得產后病”。為了驗證這個論點是否有道理,科學家通過對1890名45-95歲的媽媽進行深度訪談,詢問了們首次生育的年齡、社會經濟地位、學歷水平以及當前的健康狀況,并取得了一系列數據。經過對比分析后發現,晚育并不會對很大的傷害,反而會對健康和壽命有益。生理狀態并非最佳生育年齡的唯一考核指標。

綜上所述,20-29歲的年齡段生育僅僅是條件稍微占優勢一點,然而從經濟狀況、事業發展和心理度來說,早育并不占優。近些年,我國的生育率持續呈現斷崖式下跌,而影響育齡夫妻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生理上“不能生”,而是心理上“不敢生”,擔心生活和養育孩子的力。對于普通家庭來說,20-29歲的夫妻大多數都剛結婚,對婚姻的磨合還沒有到一定程度,而且大都收微薄,養娃和生活的力都很大。年輕夫婦生孩子,不僅經濟上力較大,沒有足夠的人手和時間力照顧孩子,更讓新晉爸媽到焦慮。養育孩子是一項“大工程”,生完孩子后的工作和照顧孩子的任務都很重。在這個階段,雙方老人大部分也還沒退休,同樣騰不出時間力來幫助子照顧孩子。請保姆不擔心保姆不能盡心盡力照顧好孩子,還要考慮保姆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負責任的父母,在生孩子之前,必然需要先規劃好養孩子的問題。如果僅僅因為條件好那麼一點微小的優勢,在其他條件尚不況下貿然生育,只會讓自己及整個家庭甚至雙方老人的生活陷困境。

有失偏頗的“最佳生育年齡”是對的惡意和算計。星張藍心在怒懟“最佳生育年齡是20~29歲”時曾反問“在這個年齡干什麼不是最佳?”此言論一出,很快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在我看來,ZJ的這句話不僅有失偏頗,還包含著對的惡意和算計!中國目前的教育系,一般22-23歲才大學畢業。24歲以前懷孕生子的媽媽,學業尚未完,甚至連上大學的機會都被剝奪了。25-29歲,也不過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孩子,還來不及在職場立足,收連自己都不一定能養活。這時候就匆忙懷孕,倘若家庭背景不、經濟條件不足、育兒幫手不夠,就很容易面臨許多經濟、事業上的損失,以及由此帶來的心失衡、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國外有一本做《The Price of Motherhood》的書,將這些損失稱為“媽媽稅”,國還有一個詞語,“母職懲罰”,都用來指為媽媽之后所面臨的“損失”。二十多歲生孩子的孩子,雖然生理上稍占優勢,但由此造的事業晉升緩慢(或放棄事業)、收增長限、工作機會減等問題,會讓們付出很多經濟、事業上的代價。研究也表明,即使生完孩子立即回到職場,媽媽們的收也很可能比單未育的同事。曾有一項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在對丹麥160萬名25-60歲的進行了關于工作經歷、生育經歷、收水平等數據收集后發現:25歲之前生孩子的,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會損失掉2-2.5年的全職收,30歲以后生孩子的則終生收損失最小。也就是說,孩子來臨得越早,母親的畢生收損失就越多。所以,要想讓自己的畢生收損失最小,那就將生育計劃推遲到30歲以后。此外,在二十多歲心理未完全的時候就迎來孩子,對于年輕人的心平衡、婚姻質量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孩子必然會帶來很多生活和心理上的措手不及,也勢必會讓年輕媽媽失去個人時間和空間。尤其在同齡人還在周游世界、肆意玩樂的時候,如果你整天面對的是無休止的尿布、喂和走樣材,這種打擊會讓年輕媽媽倍失落、心失衡,繼而增加產后抑郁的風險。如果丈夫同樣未,無法充分諒妻子的緒變化和心需求,那麼兩個人就無法從容、耐心地孩子帶來的幸福,從而影響到夫妻關系。因此,如果一對年輕人還沒有做好為父母的準備,就因為害怕錯過所謂的“最佳生育年齡”而匆忙生育,那麼由此帶來的經濟力、心失衡和夫妻矛盾,恐怕只有自己買單。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二十幾歲(尤其是25歲之前)生孩子,僅僅只是條件略占優勢一點,但從整事業發展、生活質量、婚姻幸福度來說,太早生孩子的弊端遠比好多。社會經濟學意義上的“最佳生育時機”遠比年齡更重要。在這個擁有充分自由做出決定,追求自我的時代,生學上的“最佳生育年齡”已經過時,我們更需要考慮社會經濟學意義上的“最佳生育時機”。所以,生育完全應該是據自的生理、經濟狀況、事業追求、生活方式和婚姻狀況來綜合決策。任何人給你的生育建議,只能當做參考,不應失去自我立場,一味依賴和聽從。我也已經在文章中呈現了不同標準下的“最佳”時機,最終的選擇還是要看個人最在意的是什麼。如果希孩子健康萬無一失、自己懷孕輕松順利、產后材恢復快速,同時家庭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你也為自己產后的生活變化做好了心理準備,那麼20多歲懷孕完全無可厚非。如果你更希先獲得經濟獨立、事業發展,并且想趁著年輕多富生活、充實自己,只要保持健康、減不良習慣,保持穩定重,并定期去醫院檢,那麼盡量在35歲之前懷孕,應該都沒有什麼問題。

最后,希年輕都能勇敢追求令自己心舒適的生活,希長輩們一點對兒的催婚催生,也希遭遇催婚催生的年輕人,能從這篇文章中得到抵流言蜚語、說服長輩的底氣。無論何時生育,最重要的是做出適合自己和家庭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