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中的健康知識:甘麥大棗湯

在東漢末年,大瘟疫席卷而來,無數百姓因此染病喪生。這場規模空前的瘟疫給人們的心理留下了影,導致許多人患上了臟躁之癥。為了治療這種病癥,醫圣張仲景創造了一方甘甜溫潤的方劑——甘麥大棗湯,并且被廣泛流傳和使用。甘麥大棗湯的原方出自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篇》。原文中記載:“婦人藏躁,喜悲傷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甘麥大棗湯主之”。據張仲景的本義,這個方劑治療的是“婦人臟躁”病。在這里,“臟”指的是心臟。據中醫理論,心靜則神藏,若為七所傷,則心不得靜,導致神躁擾不寧。中醫中的“臟躁”是一種與現代神類疾病相關的志疾病,常表現為經常無故悲傷、哭泣,伴有神困倦和哈欠連天。甘麥大棗湯的原方由炙甘草、小麥和大棗這三味藥。原方中的劑量為:甘草三兩,小麥一斤,大棗十枚。用法是:“將上述三味藥加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次服用”。在這個方劑中,小麥有甘涼養、補心養肝的作用;大棗有甘溫質潤、潤燥緩急的作用;炙甘草則可以補養心氣、和中緩急。這三味藥的組合使用,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的功效。由于甘麥大棗湯屬于甘平質潤的方劑,且甘能緩急,因此可以治療各種急迫的癥狀。雖然甘麥大棗湯的原意是治療臟躁,但只要辨證得當,男皆可使用。這個方劑的治療要點是:悲喜無常,經常因為細微小事而引起悲傷或興,也被稱為悲喜證;發病時常伴有痙攣,甚至四肢搐、牙關咬和夸張放大的作。對于小兒夜驚或夜啼,可以在甘麥大棗湯中加蟬蛻和鉤藤,在兒睡前讓他們慢慢吸吮,因為吸吮甜味可以緩慢使兒睡。該方劑也可以加龍骨和牡蠣等重癥安神藥,酌全蝎和蜈蚣等止風止痙蟲類藥,對于多癥、舞蹈病、癲癇、夢游癥等中樞神經細胞異常放電陣發疾病都有明確的療效。甘麥大棗湯在臨床中被證明是治療志疾病的良方,并且至今仍然被廣泛應用。甘麥大棗湯是一種藥組合簡單但效果專一的方劑,味道甘甜,可以緩解張的緒,安心的焦躁,蘊藏著神奇的療效。一般質的人都可以服用這個方劑,但對于脾胃虛寒、大便溏稀,或者熱中阻、舌苔膩,有痰者,則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酌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將甘麥大棗湯變化養生粥來食用。制作方法是:將小麥1兩、大棗9個、甘草9克一起煮粥。每天晚餐食用,可以達到養心、安神、鎮靜、止虛汗的功效,對于調理經前張癥、更年期綜合征、小兒多癥和嚴重失眠都有良好的效果。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診療之依據,請就醫并遵醫囑】【來源: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 江建鋒】【編輯:sanx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