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是一類重要疾病,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十之九,中醫好者對于脾虛、氣重等語都有所了解。因此,對于脾胃的調理對于許多中醫專業人士來說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李東垣等專家以研究脾胃病為重點,其中最出名的方劑之一是補中益氣湯,我們之前也多次介紹過。因此,許多認為,調理脾胃的第一方劑是不是補中益氣湯?或者是著名的四君子湯?然而,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如果患者只有純粹的虛癥,那麼治療就會更加容易。然而,現實況往往更加復雜,病人往往是虛實夾雜,而瀉心湯類,這種寒熱錯雜的方劑,有很大的療效,比如甘草瀉心湯,是我在治療脾胃病時使用頻率最高的方劑。下面我們通過一個醫案來進行分析,就會明白它的作用。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50多歲的男主訴自己大便干燥已經幾個月了,而且有一個奇怪的癥狀,就是一的時候就覺胃里脹痛嘈雜,有時候還容易吐酸,用手按著會減輕痛苦,一定要放屁才能舒緩,但放屁不多也不容易,口也不。中醫四診合參,還發現他面部有些虛浮、浮腫,脈搏覺脾脈有些濡緩,這表明他是虛實夾雜的病人。因此,我給他使用了甘草瀉心湯加云苓:炙甘草、黃芩、干姜、半夏、大棗(擘開)、黃連、云苓。云苓其實是茯苓的一種,只不過產于云南,是云南特產藥之一,藥效比較好。甘草瀉心湯強調使用甘草來補益脾胃,使用黃芩、黃連來清熱燥,使用干姜來驅寒助脾,方子很簡單但有效。經過三劑之后,放屁明顯增多,大便也稍微暢快了一些,但要說完全痊愈,似乎還差一口氣。

于是,在上述方劑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加強了利和補氣虛的治療角度,加了防己黃芪湯和附子:防己、黃芪、白、附子。防己加強利水利作用,黃芪和白加強健脾補氣的效果,考慮到面部有些浮腫,腎也有些不足,所以還加了附子來扶助腎。結果使用一劑之后,大便變得十分順暢!胃中的不適大大減輕,面部的虛浮也消失了很多。繼續服用幾劑進行善后理,經過三個月的隨訪,沒有復發,完全痊愈!

溫馨提示:每個人的質都不同,本文介紹的方劑應據個人況,在醫師指導下按照正確的劑量和使用方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