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溫飽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但許多人仍然到焦慮。在探討焦慮的源時,有人認為焦慮源于個人的超過了自的能力,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但過于籠統。仔細分析,焦慮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是對現在的“沒有”和對未來的“擁有”的擔憂。

焦慮現在的“沒有”,可以分為絕對沒有和相對沒有。有些人焦慮是因為暫時找不到工作,有些人焦慮是因為親人生病無法支付醫療費用,還有些人焦慮是因為下個月的按揭無法支付。這是正常的,任何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焦慮。還有些人焦慮的是自己沒有某些東西,而其他人卻擁有。他們焦慮自己只能租房而別人買了房子,焦慮自己只能蝸居而別人住在寬敞的房子里,焦慮自己只能騎電車而別人開奧迪。焦慮未來的“擁有”,相比較于現在沒有的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更讓人到焦慮。因為孩子的績不好而擔心他們考不上大學,不能擁有好的工作;因為只有一套不起眼的房子而擔心孩子不能有一個像樣的婚房;因為沒有足夠的儲蓄而擔心未來沒有足夠的養老金和醫療費用。焦慮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

以上的焦慮并非完全是多余的,人們不可能沒有一點焦慮,但是過度的焦慮會帶來嚴重的危害。焦慮會讓人急于求,急功近利,缺乏耐心,而這又會帶來更大的焦慮。焦慮會導致人們緒暴躁,甚至產生戾氣。這樣的緒會讓人看不順眼,對一些小事糾纏不休,甚至無理取鬧。長期下去,焦慮不僅會影響個人心健康,還會影響家庭關系的穩定,甚至會影響人際關系的和諧。

那麼如何消除焦慮呢?消除焦慮的關鍵是降低自己的期值。人們不能沒有理想,但是理想既要順應現實,又要符合自的能力水平。如果人們的超出了自能力,結果只能是期越大,失越大,焦慮越重。降低期值,并不意味著放棄追求,而是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追求。古語有云:“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消除焦慮的關鍵是要不攀比,忠于自己。有句話說得好:“活在當下,行在今日”。這對一些人來說是一種生活境界,對一些人來說也許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是與其毫無意義地焦慮,不如選擇“活在當下”。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不僅是為了自我安,更是為了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時擁有一顆平靜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