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群(1975—)是一位主管護士,畢業于復旦大學,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分泌科護士長,致力于分泌科臨床護理工作。在本期“護健圖文”欄目中,我們邀請到了黃慧群為我們講解無癥狀低糖的知識,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患者可能會出現心慌、出冷汗、乏力、等癥狀。一般來說,患者在出現低糖典型癥狀后都能自我知并作出相應理來緩解癥狀。然而,有一類低糖可能會為糖尿病患者的形殺手,它就是無癥狀低糖。研究顯示,約45%~80%的糖尿病患者曾經發生過無癥狀低糖。這種低糖在患者毫無察覺的況下,會導致意識喪失,嚴重的話甚至會造腦組織損傷或死亡。那麼,無癥狀低糖會發生在哪些人上?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一旦發生了該如何理呢?

無癥狀低糖是指糖尿病患者糖值≤3.9mmol/L(70mg/dl),但沒有出現低糖癥狀,如心慌、出冷汗、乏力、等。與有癥狀的低糖相比,無癥狀低糖更,同時由于無癥狀低糖易導致心管事件等并發癥,所以風險更高。無癥狀低糖使得重度低糖的危險增加了約十倍。持續的嚴重低糖會導致意識喪失,造永久的神經損傷,甚至死亡。反復發生低糖會引起高糖狀態,增加糖尿病并發癥的風險,最終降低生活質量,并增加醫療費用。

那麼,引起無癥狀低糖發生的原因有哪些呢?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反復發生低糖,導致神經和腎上腺系統對低糖的反應下降,腎上腺素對低糖刺激的反應也會缺陷,低糖閾值會下調,從而出現無癥狀低糖。在上述況中,只要符合自己的況中的一個或兩個,就應該高度警惕自己可能發生無癥狀低糖。

為了預防無癥狀低糖,我們應該經常監測糖并記錄下來,特別是在進食量改變、運、飲酒等況后。由于無癥狀低糖沒有明顯的心慌、出冷汗等典型癥狀,所以加強糖監測為預防無癥狀低糖的重要措施。相關調查顯示,夜間是無癥狀低糖的高發時段。因此,患者應該加強睡前糖監測,并建議在夜間0~2點再次監測,以便及時預防夜間無癥狀低糖的發生。糖監測儀是評估低糖狀態的工,它通過葡萄糖傳監測皮下組織間的葡萄糖濃度變化,能夠實時顯示即時葡萄糖水平以及連續的葡萄糖變化趨勢等信息。因此,有條件的患者可以使用糖監測儀來觀察糖波況,并據實際況實時預防低糖的發生。此外,監測糖后應及時記錄,良好的糖監測記錄應包括測糖的時間、糖值、進餐況和時間、運量和時間、用藥量和時間以及胰島素量和時間。

為了預防無癥狀低糖,我們還應該合理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據病和運量及時遵醫囑調整胰島素治療方案和用量。每天的進餐要定時、定量,保持生活規律。外出時,應隨攜帶量的糖果或餅干,并隨時攜帶病卡片,上面注明患者的姓名、住址、聯系電話、所患疾病和用藥況,以便在必要時向他人尋求幫助。保持每天的運量基本穩定,運前后要加強糖監測,如果運量增大或進行劇烈運時,建議患者臨時調整飲食,運前適當增加食或加餐。同時,避免飲酒,如果喝酒的話切記不能空腹,應該在進食主食后再飲酒。

發生無癥狀低糖后,應立即食用可快速升高糖的食品。當自測糖發現糖值≤3.9mmol/L時,可以口服15~20g的葡萄糖,最好是食用葡萄糖片,其次可以選擇含糖果飲料、牛、糖果或其他點心進食。在食用上述糖類后休息10-15分鐘,再次測量糖,如果糖仍未上升或癥狀沒有明顯緩解,可以再次進食上述糖類食一次,如果糖上升,隔15~20分鐘后可以進食碳水化合。如果經過上述理后癥狀沒有緩解或出現嚴重低糖和意識不清的況,家屬應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急診。

糖糾正后要及時了解低糖的原因,并加強自我糖監測。為了預防無癥狀低糖的發生,患者應加強糖監測,特別是睡前和夜間的糖監測。有條件的患者可以使用糖監測儀進行實時監測。此外,按時、定量進餐并遵醫囑合理用藥,保持規律的運,如果運量增加了可以適量進食,保持生活規律,避免飲酒。通過這些預防措施,我們可以防范于未然,讓無癥狀低糖無遁形。

參考文獻:

1. Cardona S, Gomez PC, Vellanki P,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hypoglycemi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J]. 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 2018, 6(1):1-6.

2. 中華醫學會分泌學分會.中國糖尿病患者低糖管理的專家共識[J].中華分泌代謝雜志,2012,28(8):619-623.

3. 尤巧英,李丙磊,諸葛福媛.2型糖尿病患者無癥狀低糖時心率變異的變化[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9(6):418-422.

4. Wei Wei, Zhao Shi, Fu Sha-Li, et al. Association of Hypoglycemia Assessed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With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2019, 10:1-9.

5. 奧,朱慧娟,馬小艷,等.2型糖尿病患者低糖發生的特點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3):2155-2157.

6. Danne T, Nimri R, Battelino T, Bergenstal RM, Close KL, DeVries JH,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use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Diabetes Care.2017,40(12):1631–1640.

7. 司一鳴,應令雯,周健.持續葡萄糖監測臨床應用國際專家共識解讀[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8,10(6):386-389.

8.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國實用科雜志, 2018, v.38(04):292-344.

9. 孫玉肖,周嫣,趙春艷,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間無癥狀糖的研究進展[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6):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