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爺生氣地抱怨道:“為什麼我已經做完平掃CT,又要做增強CT,你這是為了訛錢重復檢查吧!”今年65歲的吳大爺從年輕時就開始煙,現在他一直有咳嗽和咳痰的病。最近,他發現自己咳出的痰里常常夾雜著,這使他到不安,于是他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建議他先做平掃CT來了解況,結果出來后,醫生又建議他做增強CT。吳大爺立刻覺得不對勁,質疑醫生是否為了賺錢而要他重復檢查。醫生耐心地解釋了其中的原因,這才讓吳大爺放心地進行了檢查。
為什麼要在做完平掃CT后再做增強CT呢?CT是一種無創檢查方法,通過專用的X線設備生斷層圖像,可以詳細展示檢部位的、骨骼、組織和管結構等。每張斷層圖像都是的一個切面,通過這些圖像結合專業的理方法,可以穿人表面,及時發現的異常況。CT檢查廣泛應用于各種質病變的檢查,例如頭部、頸部、五、部、腹部、盆腔、膀胱、脊椎和四肢等多個部位,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包括病變的位置、質、程度和治療效果等。常見的CT檢查可以分為平掃CT和增強CT,平掃CT只需要患者平躺即可完檢查,檢查方便、迅速且安全,但它有一定的局限,只能通過病灶的度、形狀、大小和位置來識別疾病。增強CT是在平掃CT的基礎上,通過靜脈注碘造影劑,使造影劑通過循環流向各個組織,觀察病變的態,了解病變部位的流況,相比平掃CT更加確,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增強CT,特別是對碘造影劑過敏、肝腎功能嚴重不全、重癥無力和甲等人群需要謹慎。在臨床上,有很多況下醫生會建議在做完平掃CT后再做增強CT,這是因為一些病癥在常規CT檢查下很難清楚地觀察到異常況,通過增強CT可以更清晰地觀察,因此需要額外進行增強CT檢查。特別是對于腫瘤疾病、外傷疾病和結節患者,進行增強CT檢查可以幫助更明確地診斷。
很多人擔心做CT會到輻,可能會對健康造傷害,甚至導致癌癥,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呢?輻可以分為電離輻和非電離輻兩種,其中電離輻包括α線、β線、X線和電子輻等,這些輻有較高的能量,對人有一定的傷害。而非電離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例如可見、紫外線和低頻電磁波等,這些輻的能量較低,一般不會對健康造威脅。然而,我們不能完全忽視劑量對毒的影響,只有當人接輻的劑量超過一定程度時,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這包括兩種效應。一種是確定效應,指的是突然或長期接高劑量輻照后,會導致細胞失活、功能不全,表現為皮損傷、發、晶狀異常甚至致命;另一種是隨機效應,可能會導致癌癥、白障、皮損傷等輻引起的疾病。有研究發現,只有當接的輻劑量超過100mSv時,人患癌的風險明顯增加。據國家發布的《X線計算機斷層攝影年人診斷參考水平》,一次CT檢查的輻劑量大約在2~10mSv之間,冠脈CTA檢查的最高輻劑量為每次15mSv。而據國放醫學會的推薦,正常人一生中可以接的最大輻劑量為100mSv,換算一下,一個人一生中可以接5000次部X檢查、50次頭部CT檢查、18次部CT檢查、12次腹部CT檢查和66次低劑量部CT檢查。因此,一年做一兩次CT檢查對健康的危害并不大,并不會導致癌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唐磊表示,做CT檢查的輻水平實際上還不及吸煙的輻水平。例如,如果一個煙民每天吸食1.5包煙,那麼他一年通過吸煙帶來的輻量約為13mSv,相當于做了2次CT檢查。一般CT檢查的輻劑量都比較低,而且醫生會據況控制患者的檢查次數在安全范圍,不必過分擔心輻引發的癌癥。
對于50歲以上的人來說,在腦部CT檢查中常常會發現一些看起來很嚴重的問題,但實際上這些問題大多數都是正常的,無需過度擔心。首先是腔隙腦梗死,這是一種腦梗死的形式,研究發現在某些人群中的患病率超過30%,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率也會顯著增加。腔隙腦梗死是一種范圍很小的腦梗死,在壽命足夠長的況下,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現自己有腔隙腦梗死,這種況不會對健康造太大的影響,只需要定期隨訪即可。其次是生理腦萎,這是與年齡相關的腦組織萎,60歲后,人的大腦容量每年會以0.5%至1%的速度減。這就像人老了之后會出現皺紋一樣,是正常且不可逆的過程,只要沒有不適的癥狀,無需進行治療。還有腦白質疏松,這是影像學上的診斷語,不是一種疾病名稱,它在影像學檢查中表現為皮層下腦白質的點狀、斑片狀或糜爛改變。腦白質疏松的發生與年齡相關,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當疏松達到一定程度時,可能會引發腦功能改變。在得到診斷結果后,不要過分擔心,要及時查看是否有原發病,如果沒有,就無需過度擔心。最后是蛛網囊腫,大多數年人都有顱蛛網囊腫,只要沒有占位效應和癥狀,就無需治療。建議可以通過6至8個月的影像學觀察來排除病變況。如果在隨訪過程中發現病變增大,才需要考慮手治療。
CT檢查在許多疾病的診斷中是必不可的,因此我們不必過分抗拒。是否進行檢查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