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遇到牙痛,都有一個“常規”作,那就是忍!不到忍無可忍的程度,堅決不去看牙醫,據統計,我國有將近60%的人從未看過牙醫,而定期進行口腔清潔和檢查的人,僅有2%不到,省屬公立醫院的口腔科醫生提醒,這樣的錯誤觀念真的要轉變了!

69歲的陳大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因為左耳聽力突然下降,且伴隨耳鳴,前往福建省老年醫院耳鼻咽頭頸外科就診。住院當晚,陳大叔的左下頜牙齒疼痛,但當務之急是治療聽力,陳大叔覺得牙痛暫且可先忍忍。隨著時間推移,陳大叔牙痛癥狀逐漸加重,甚至向牙區的頜骨蔓延,上下牙齒咬合時也有明顯痛。與此同時,陳大叔左側頭面部、耳部的痛也越發加重,這讓他輾轉無眠。更令人不安的是,他的左側下和下的皮逐漸麻木,甚至連覺、痛都遲鈍了。

在家人陪同下,他滿面愁容地來到省老年醫院口腔科就診。省老年醫院口腔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郭海嘯為陳大叔做了細致檢查,發現陳大爺的左下頜第二磨牙已經出現了急尖炎癥,由于炎癥擴散至鄰的掌控部和下頜部的神經,最終引起部和頦部麻木。隨后,郭醫生為陳大叔做開髓引流治療,大量膿當即從患牙的開髓孔中溢出,牙髓神經也已壞死變黑。“這麼嚴重的口腔炎癥一定是由于長期的慢炎癥未能及時發現導致的。”郭醫生說,“雖然慢炎癥有時并沒有癥狀,但若有定期上醫院檢查口腔的習慣,醫生也能及早發現問題。”好在經過治療,陳大叔的疼痛已明顯緩解,經徹底消毒和管治療,目前已完全康復。

郭醫生表示,牙疼往往是牙髓炎、尖炎、牙齦炎、牙周炎等多種疾病的表現之一,是牙齒發出的“生病警告”。若對此置之不理,牙齒炎癥會逐漸蔓延至尖,破壞尖牙周組織,最終演變尖炎,繼而引起頜骨染、口腔頜面部組織間隙染等。其中口腔頜面部間隙染多為厭氧菌和微需氧菌引起的混合染,一般為化膿,輕者致面部紅、腫、熱、痛,或出現進食、吞咽、言語和呼吸困難;重者可致窒息、敗癥、全多臟功能衰竭等。特別是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一旦牙齒有炎癥則更易出現嚴重染,因此到牙疼切不可一忍了之。

此外,郭醫生還提醒大家要重視口腔的日常護理。每天除早晚正確刷牙外,應使用牙線或牙隙刷清潔牙上的垢。盡量定期為牙齒做“檢”,一般一年一次,若牙齒有齲病或炎癥,應每3-6個月檢查一次,嚴重牙周疾病的人群,應每半個月檢查一次,做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