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證型下的,如何科學調理?

,黏糊糊的覺,非常不舒服。這種況大多是熱太重所致,但熱的位置不同,因此調理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我曾遇到一位患者,他主訴是,已經困擾了兩年之久。他經常囊部位黏糊糊的,非常不舒服,一天要換兩次甚至三次。他嘗試了龍膽瀉肝丸,但效果并不明顯,反而況愈發嚴重。于是,他求醫問診,找到了我。

我詢問他是否還有其他不適癥狀,他繼續描述說,小便比較黃,大部出汗特別厲害。而且近期尿道口部位紅腫,大便黏膩粘馬桶,食不振,腹脹等況也相伴而來。通過觀察他的舌象,我發現舌部位的舌苔非常黃膩發厚,舌中部位凹陷非常明顯。由此我斷定,他的確是熱,但是表現為下焦熱,而龍膽瀉肝丸的作用對象是肝膽熱,并不適用于他的況。相反,龍膽瀉肝丸會把肝膽部位的熱往下趕,加重下焦熱。

因此,對于他的況,治療方法應以清利下焦熱為主,同時需健脾益氣。為什麼要健脾呢?因為結合患者的舌中凹陷、腹脹、食差等況來看,患者下焦的熱,顯然是脾虛之后無力運化水,水蘊結時間過久,久化熱,水往低流,熱重濁,便會往下侵襲,形下焦熱。

因此,我給他開了以八正散為基礎方,并加茯苓、炒白兩味藥。茯苓和炒白可以健脾,再加上八正散這個專攻下焦熱的千古名方,在切斷熱生之源的同時,清利干凈下焦原有的熱,達到標本同治,綜合調理的效果。果然,患者在一療程之后就反饋、尿道口紅腫的況明顯改善。但考慮到患者熱已有兩年之久,我讓他繼續鞏固了一個療程。

因此,了解自己是否有熱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熱的位置,否則治療可能會適得其反。但需要說明的是,我分的只是熱證型中的一個例子,不有普適。因此,大家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