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我們后天之本,主要負責運化,只有脾胃強健了,才能將水谷微質輸送到全,同時排出的廢。因此,當脾胃功能不好時,運化水無力,或者產生熱氣或瘀,人就會出現各種疾病。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調理脾胃呢?下面我將通過一個真實的醫案來給大家講解,希對你有所幫助。
34歲的李先生是我前段時間遇到的一位患者,他主訴近幾個月經常出現胃痛、胃脹、惡心嘔吐的覺,且總是沒有胃口,口中味道淡薄。此外,他還到肢沉重,失眠,大便不形,而且吃了生冷辛辣的食后容易拉稀。當我觀察他的舌苔時,發現舌苔白且厚膩。據綜合辯證,我得出結論:他的脾胃到了滯的困擾。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李先生的脈搏潤,舌苔白膩而厚,腹脹、惡心,便溏,四肢乏力倦怠,這些都是滯脾胃的典型表現。此外,滯脾胃會影響到清之氣的升發,導致患者失眠。這就好比你在桑拿房里待得時間過長,會到不舒服一樣。因此,對于這種況,我們需要以燥健脾為主進行調理。
我給李先生開了一副方子,包括白、厚樸、陳皮、甘草、半夏、蒼等藥材。結果如何呢?在經過一療程的治療后,李先生的胃脹、胃痛、大便稀等癥狀都消失了,晚上的睡眠也變得安穩。這個方子的奇妙之在于它其實是平胃散的改良版本,其中蒼、厚樸、陳皮、甘草就是平胃散的分。它們的作用是燥運脾,促進氣運行。此外,加了白來健脾,輔助蒼;茯苓則能健脾利;半夏和枳殼則能燥理氣;神曲則能消食和胃;遠志則能化痰醒神;竹茹則能降逆止嘔。
或許有人會問,這個方子中并沒有安神藥材,為什麼還有助眠的效果呢?因為這個方子健脾培土,消除了困擾脾胃的邪,從而改善了睡眠。總之,今天就到這里結束吧。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上的觀點僅供參考,如果有問題,請及時就醫,切勿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