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是一種脈搏的表現,形容脈搏流利如珠,前人曾用“利”“啄”“營”“章”“連珠”“替替然”“翕奄沉”來形容脈的特點。脈的原理與臨床診斷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邪阻是導致脈的常見原因之一。邪氣阻遏、氣阻時,與邪氣搏擊起波瀾,脈搏就會表現為脈。痰飲、水蓄、食積、結、氣壅等各種邪氣都可能導致脈的出現。《傷寒論》中有記載:“脈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這說明宿食可以引起脈。《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中也提到:“沉相搏,結胞中。”這說明結也可以導致脈的出現。因此,脈的出現可以提示邪氣的存在。
其次,熱犯氣分也是導致脈的原因之一。熱急數會使流得非常急,從而表現出異常的流暢,即脈。明經為多多氣之經,一旦明氣分有熱,熱邪就會對分產生影響,促使流非常流暢,形脈。《傷寒論》中有記載:“小結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者,小陷湯主之。”這是明熱致的例證之一。
此外,正虛狀態也可能導致脈的出現。正常況下,脈象不應該是的。但是當氣虛衰較重,不能固而外泄時,或正虛時火熾盛,脈搏也會出現脈。這種脈是按之無力的脈。
在一些正常健康人中,稍的脈象是正常的現象,表示營衛調和、氣充盈。孕婦和月經期的婦常常會出現脈,這是因為孕婦需要養胎,而月經期的婦則是生理期的表現。
腎藏,五臟六腑之皆源于腎而藏之。當腎充盛時,脈象會變得。此外,腎脈沉而也是一種平脈的表現。
總之,脈是一種脈象的表現,主要有邪阻、熱犯氣分、正虛和正常健康人、孕婦以及腎之平脈等多種原因。對于臨床醫生來說,通過觀察和分析患者的脈象,可以幫助診斷和判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