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影《第一爐香》引發了一場爭議。從選角開始,主角馬思純就為了輿論的焦點。有人認為不符合小說中的形象,無法演繹出小說中的那種「勁勁」;也有人直接表示不夠漂亮,不配演主角。然而,與電影相比,馬思純的生活和抑郁癥問題更是頻繁被提及。就在不久前,和男友張哲軒一起在雨中散步的景為微博熱搜,然而網友們卻毫不客氣地評論道:“竟然還在一起?這是嫌自己還不夠抑郁嗎?”自從兩人公開以來,馬思純的男友就被曝是個“渣男”。這樣的評論確實有點讓人痛心。
很多人都會好奇,馬思純作為年輕的金馬獎影后,擁有良好的學歷和家庭背景,為什麼會屢次選擇“渣男”呢?為什麼會命中注定地上這樣的人?或許這一切早在的“基因”中就已經刻下了烙印。因為在尋找另一半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會到年長模式的影響。這種烙印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選擇。
馬思純在采訪中了自己的長細節。從小就是一個“乖乖”,的父母給予了聽話、懂事、為他人著想的教育。這也是父母對的期。媽媽要求每晚十點前回家,都會照做。高考選專業時,媽媽希為一名主持人,就去學播音。在讀書時,遭了校園霸凌,但并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安。父母只是輕描淡寫地回應:“不要理,證明自己過得比好就行了。”在長過程中,不再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說,的被父母忽視了。長大后,馬思純變了一個追求取悅別人的人,心自卑,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說:“我對什麼人或事都特別害怕,怕別人生氣,怕別人不喜歡我……”。面對人和事,馬思純總是小心翼翼、三思而后行。缺乏的是自我和自信,也缺乏反叛神。所以當“乖乖”遇上“壞男孩”時,對方上的張揚、自由和表達正是深深吸引的地方。因為試圖在親關系中彌補心的缺失。
我們在錯誤的中試圖彌補在的需求。如果一次次遇人不淑,那不僅僅是運氣不好,更是我們潛意識在作祟。從歐豪到張哲軒,馬思純的對象總是有一種叛逆的氣質。的選擇始終著心最深的——真實地活出自己。著名中醫心理學家肖然表示,我們一生所追求的,始終是年時期的缺失。在年后的親關系中,我們往往選擇一個能彌補在缺失的人。即使那是一段糟糕的,一個遙不可及的愿,潛意識都會驅使我們像飛蛾撲火一樣投一段熾熱的。盡管在外人看來,這種被、被關注的覺只是渣男的欺騙手段,但在那一刻,他們真切地滿足了“乖乖”們的需求,給予了們巨大的心理安。
要實現改變,改變從覺察開始。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像馬思純一樣,在中不由自主地錯人。因為我們無意識地滿足自己潛意識中的需求,尋找一份悉,或者為了逃避年的創傷,選擇一個可以彌補匱乏的人。實現改變,需要從覺察開始。只有當我們看清過去的家庭關系、年經歷對現在生活的影響,我們才能重新走出困境,停止無意識的命運循環。肖然老師表示,是智慧的,它就像一個賬本,記錄著我們一生的經歷。過去的經歷刻在每個人的上。當我們理解背后所承載的信息時,就能真正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我們每一次的心理創傷都會在上留下痕跡,形各種癥狀,如結節、條索、塌陷、隆起、板結等。恐懼會在腰部區域形包塊和聚結,傷心則會留在左側肩胛與脊椎之間,抑和憤怒則會在背部形隆起和板結。上的一切都如實地向我們訴說著過去的經歷。當我們學會探索和解讀自己的語言時,就能讓潛意識變得有意識,重新看待過去對我們的束縛,通過自我長與過去和解,將曾經的傷痛轉化為前進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