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

鹽,作為百味之首,在國人的餐桌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我們需要它來烹制味佳肴,也需要它來維持我們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然而,過量的鹽攝卻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那麼,吃點鹽會給我們的帶來哪些改變呢?最近的研究發現,減鹽的攝對于心管健康有益。《生命時報》結合研究并邀請專家,為大家介紹幾個簡單有效的控鹽方法。

據一篇刊登在《國醫學會雜志》上的論文,減鹽的攝可以將收平均降低8毫米汞柱,效果堪比一線降藥。研究參與者在一周分別嘗試了高鈉飲食和低鈉飲食。結果顯示,僅僅一周的低鈉飲食就使73.4%的參與者的平均下降,與高鈉飲食組相比,低鈉飲食組的平均收降低了8毫米汞柱。換句話說,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每天減1勺鹽的攝量就可以達到與一線降藥相當的效果。但是,醫生提醒我們,高因非常復雜,減鹽的攝并不能代替降藥的使用。

那麼,究竟吃多鹽算是“吃多了”呢?鈉鹽的過量攝確實是心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因。多項研究顯示,鹽攝量的增加與腎病、胃炎、胃癌、老年癡呆等多種疾病的發病率上升有關。盡管過去30年來,我國人均鈉攝量逐漸減,但年人平均每天的食鹽攝量仍然超過10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的食鹽攝量不應超過5克。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要求,人每人每日的食鹽攝量應限制在5克以。為了控制鹽的攝量,可以使用限鹽勺,將鹽的使用適量分配在一日三餐中。

除了食鹽,其他食品中也含有富的鈉,如醬油、味、豆瓣醬、腌制食品和加工制品等。為了減形鹽”的攝量,我們可以在日常飲食中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多吃看得見食材的、原原味的簡單烹飪食,盡量吃或者不吃加工到看不出原材料的食品。其次,減外出用餐的頻率,因為外出用餐往往會導致鹽的過量攝。在外就餐時,可以要求餐館放鹽,盡量選擇低鹽菜品。此外,我們在做飯時可以晚放鹽,除了腌制類時需要提前放一點鹽外,其他況下只需在出鍋前加鹽即可。這樣,鹽分尚未完全深到食部,但舌頭上仍然可以到咸味。我們還可以嘗試用其他調味品來代替咸味,比如醋、番茄和檸檬等酸味食,或者使用辣椒、蔥、姜、蒜等天然有特殊味道的食來調味。另外,選擇能夠保持食原味的烹飪方式,如蒸、燉、涼拌等,減使用醬油、蠔油、豆瓣醬、味、沙拉醬和番茄醬等調味品。最后,定期吃頓沒有食鹽的午餐或晚餐可以幫助我們控制鈉的攝量。一般人群建議每周吃1~2次無鹽餐,而經常在外就餐或口味較重的人可每周吃2~3次。此外,購買包裝食品時,可以仔細閱讀營養標簽,鈉的含量就代表著鹽的含量。我們應該盡可能選擇鈉含量較低,或者標有“低鹽”、“鹽”或“無鹽”標識的食品。

通過以上的控鹽方法,我們可以有效減鹽的攝量,從而保護我們的心管健康。但是,我們也要記住,每個人的狀況和健康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在控鹽的過程中應該據自況進行調整。最重要的是,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均衡營養的同時,合理控制鹽的攝量,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