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絡飲:揭開廚房垃圾的神奇

清絡飲,這個由王孟英創制的藥使用了荷葉邊、竹茹、瓜絡、銀花、扁豆花和西瓜翠等食材。荷葉以前常用來包東西,瓜絡是指刷鍋時留下的瓜瓤子,竹茹是從編竹時刮下來的,扁豆花是指扁豆開的花,西瓜翠則是指剩下的西瓜皮中的綠部分。用這些食材制作的清絡飲實際上是廚房垃圾開大會的結果。但為什麼要使用這些食材呢?因為肺絡恰恰是肺外的彈自適應系統,它實際上是與肺相關的微循環,而這些食材恰好是肺的邊邊角角,就是肺的和瓤,所以在制作藥時也使用了這些邊邊角角的食材。 溫病的結構基礎就在這里,為什麼有些傷寒家不接溫病呢?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個新結構的存在。我們可以找到更多證據來支持這一點,在《金匱要略》中,張仲景對三焦的結構和功能有更清晰的認識,他還用生的例子說明了三焦系統本疾病和所對應的臟腑本疾病的表現和預后上的實質差別。在《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中,有這樣一段話:“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謂也?師曰:上焦中焦氣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溺失便,其氣不和,不能自制,不須治,久則愈”。對這段話的解釋有很多,各種說法都有,但是我們從這段話中能直觀地到什麼呢?它描述的癥狀看起來很嚴重,似乎是臟衰竭的表現,應該是慢消耗疾病瀕臨死亡,但是談到預后時卻輕描淡寫地說“不須治,久則愈”,并沒有說“不可治,久則死”。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當談到“不須治”的時候,大多數況下都是治救無況,那這種況屬于什麼呢?想一想,病人都在不停地噯氣,那不就是腸胃中有堵塞嗎?就快要臨近死亡了吧!即使這個問題解決了,溺失便呢?大小便失可是很嚴重的癥狀,他說不須治,久則愈,問題出在哪里呢?實際上,無論有多人爭論,這個問題的解釋實際上很簡單,因為這種疾病的病位并不是真正發生在臟上,而是發生在包裹臟的彈自適應系統上。它是彈自適應系統的功能失調,既然是自適應系統,就說明它有自我調整的能力,臟腑本沒有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節就會好起來。我們討論了這麼多,目的就是要說明三焦腠理就是我們的彈自適應系統,這一點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了,他絕對把彈自適應系統當作一個獨立存在來認識。但由于《金匱要略》原文過于簡潔,我們長期以來到三焦有名無形的影響,所以關于三焦的問題一直存在著一種困:我們既說三焦是元氣和水的通道,又說它是有名無形,只是五臟六腑功能的總結。這種說法實際上就是在無形中將三焦這個臟給忽略了,這自然導致了很多無法解釋的問題,而為了解釋這些問題,就不斷地發表文章。現在我們知道了這個結構的存在,這個問題就得到了完的解決。這種始終存在且通常不可見的本結構,不僅可以被發現,還可以被改變或利用。這也是彈自適應系統的一個重要特點,善于理解和應用混沌系統的特點,可以解決歷代《傷寒論》注家面臨的許多復雜問題。通過學習,我們對經方六重境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一重境理事未融,此時我們學習了許多中醫理論,但是這些理論沒有找到的著力點。理論可以在任何地方自圓其說,但是沒有質來支持這些理論。所以當面對新問題時,我們只能用五行生克、關系,甚至易經八卦、五運六氣的理論來自圓其說。但是,怎樣將純理論傳授給他人呢?別人學習后又如何應用?他們的臨床效果如何?這就是理事未融境所面臨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強臨床實踐,另一方面需要從混沌系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看看是否有潛在的結構可以發現,并將這個新結構與中醫理論相結合。一旦理論有了結構支持,你的理論就不再是理事未融,而是理事已融。否則,五行生克就像一個無盡的循環,沒有一個治療方法可以治愈所有疾病,就像隔山打牛一樣,只是自欺欺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