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疹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用于治療小兒出疹、表里俱熱等癥狀。該方劑由生石膏(一兩,搗細)、知母(六錢)、羚羊角(二錢)、金線重樓(錢半,切片)、薄菏葉(二錢)、青連翹(二錢)、蟬蛻(錢半,去足土)、僵蠶(二錢)組。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取清湯一盅半,分兩次溫飲下。最好是在服藥后微微出汗。如果一次服藥后出現微汗,仍可繼續服用剩下的藥材。如果一次服藥后出現大汗,則應停止服用剩下的藥材。這個方劑的劑量適用于七八歲以上的患者,對于七八歲以下的患者,可以據年齡的大小適量減藥量。疼聲啞的患者,可以將石膏的劑量增加到五錢,并合并前面的劑量。如果疹子不暢通,可以用鮮葦(最好是活水中的)一大握去節水煎藥。疹子多見于小兒,可能是小兒本臟腑間存在毒素,在外界染時引發疹子,導致外都發熱。如果溫病初期癥狀嚴重,明經府之間都被熱毒所彌漫。因此,治療這種癥狀,首先要發汗表出熱毒,對于有實熱的患者,都應該使用石膏。對于疼聲啞的患者,熱毒更加上沖,石膏的使用更應大膽一些。只有大便瀉的患者不適合使用石膏和知母,可以去掉這兩味藥,并加石一兩和甘草三錢。因為瀉并不是屬于寒證,而是由于干飲水過多導致脾胃無法消化所致,所以加石可以促進小便排出,加甘草可以調和脾胃,緩解水飲下趨之勢。如果瀉嚴重,可以使用滋宣解湯來止瀉,同時可以促使疹子外出。然而,這種癥狀最忌瀉,因為毒素可能因瀉陷而無法外出。如果服用以上方劑后仍然有瀉,可以使用生山藥煮粥,再加子黃兩三枚碎調粥中服用,這樣可以止瀉。止瀉后,再逐漸使用涼藥進行清補。朱××的五歲兒子在立夏后出現了全高熱、集的疹子,脈搏強而數,舌苔白而濃,判斷疹子的同時也是瘟疫的表現。想要使用涼藥來清解,但因為孩子素有心下疼痛的病史,出現疹子后貪食新鮮水果,前一天還覺得疼痛,所以不敢投以重劑。于是勉強使用了生石膏、玄參各六錢,薄荷葉、蟬蛻各一錢,連翹二錢。晚上服藥后,到第二天午后觀察,熱勢更加劇烈,嚨疼痛,呼吸重,鼻翅煽,甚至自鼻中出許,表現出煩躁不安的意思。無奈之下,加大了生石膏的劑量為三兩,玄參、麥冬(帶心)各四錢,并繼續量加薄荷葉、連翹等藥材。煎煮出兩茶盅的藥湯,分三次溫飲下。到第二天,各種癥狀都有所減輕。然而,熱勢仍然很猛烈,大便雖然只下了一次,仍然是干燥的糞便。詢問孩子的心仍然發熱,脈搏仍然有力。于是在涼解藥中,繼續使用生石膏一兩,連續服用兩劑,壯熱才開始退去。繼續使用涼潤清解方劑調理,最終痊愈。這個病例表明,初次使用生石膏、玄參各六錢時,熱勢不僅沒有減退反而增加了,說明生石膏的質原本是和平的,不是屬于大涼的藥。而當出現各種危險癥狀時,大膽地使用了生石膏三兩,卻能夠挽回局面,說明生石膏對于有外實熱的癥狀來說,比金丹更為有效。因為這個病例患者心下素有疼痛的問題,所以最初只使用了生石膏、玄參各六錢。如果稍微有一些變化,就不敢再使用生石膏和玄參,再確定是疹毒后,應該多用發散表出的藥,那麼第二天出現的危險癥狀會更加嚴重,即使后來使用大劑量的涼藥,也不容易挽回。了解到這樣的經歷,知道很多人因為俗醫的錯誤而誤用藥來治療瘟疫和疹子,所以在記錄這個案例時,再三詳細解釋。瘟疫的癥狀雖然需要大量使用寒涼藥,但必須謹防泄瀉。如果出現泄瀉,氣機就會陷,無法將毒素托出外。因此,當使用大劑量的寒涼藥治療這些癥狀時,必須分三四次溫和地服用,使藥力長時間停留在上焦,直到行至下焦時,寒涼的質已經被熱所轉化,自然不會出現泄瀉的問題。而且始終需要輔以表散的藥,例如薄荷、連翹、蟬蛻、僵蠶等,這些藥可以消除火毒,疹子愈合后也不會再出現其他問題。至于升麻、羌活等藥,則不敢使用。劉××是一個通醫學的朋友。他曾經治療過一個患有疹子的小孩,疹子剛剛出現就又退回去了。其他醫生使用了各種藥,都不能將疹子表現出來。毒氣襲,況非常危急,眾人束手無策。劉××使用了《傷寒論》中的麻杏甘石湯,一劑下去,疹子全部出現,從此開始痊愈。麻杏甘石湯是用于汗后、下后、汗出而無大熱的癥狀,劉××使用它來治療疹子,竟能在短時間挽救人的生命,可以說是善用古方的好例子(據癥狀的嚴重程度,可以調整石膏和麻黃的劑量,癥狀嚴重時石膏使用一兩,麻黃使用一錢;癥狀不嚴重時石膏使用一兩,麻黃使用二錢)。寫作不易,如果覺得容對您有幫助,請給我一個小小的點贊和友好的關注,您的鼓勵是我創作的力,非常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