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來,隨著新冠病毒染人數不斷增加,許多人都到擔憂,擔心醫療資源不足。然而,12月12日,深圳衛健委在其公眾號發布了一條消息,為市民提供了一據計劃,深圳在短時間開設了2000個規范的發熱門診(診室),其中社康機構開設了800個,公立醫院、社會辦醫院、門診部和診所開設了1200個。這些社康機構遍布深圳各社區,為了市民“看發熱”的主要選擇,盡可能減患者在寒冷的冬天里的奔波。從2022年12月11日到2023年1月1日,深圳共有811家社康機構開設了發熱診室,累計接診患者達到154萬人次,約占同期全市發熱門診總量的65%。在這期間,社康機構發熱診室的日均診療量從不到4000人次增長到超過14萬人次,于12月21日達到峰值,近期已回落到3萬人次左右。在這次新冠高峰期間,深圳的社康機構經住了考驗,承擔起醫療衛生系的基層服務,作為家庭醫生團隊的健康守門人,為深圳市2000萬市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為了應對這次高峰期,深圳在短短一周將發熱診室數量從最初的95家迅速擴充到2202家。按照每1萬人1家發熱診室的標準,二級以上醫院和社康機構都積極開設發熱診室,的位置、服務時間、服務對象和咨詢電話都可以通過“發熱診室一鍵查”地圖進行查詢。在12月18日之前,深圳的社康機構已完發熱診室的全覆蓋,并進行了第一全面、全覆蓋、地毯式的院和診療培訓考核,提高了首診服務能力,確保每個人都能得到及時的診療服務。據全市醫療衛生系的原則,社康發熱診室負責基層首診,與上級醫院之間建立了雙向轉診通道。患者到社康發熱診室就診后,醫護人員會進行仔細評估,對于不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指導其回家進行隔離治療;對于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據病引導其到合適的上級醫院就診,以最大限度地緩解發熱患者的焦慮,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保障醫療流程的科學有序進行。

染高峰到來之前,深圳采用了網格化管理的方法,將其應用于醫療救治中。全市劃分了1005個醫療服務網格,建立了社區+健康顧問+社康中心+醫院的分級診療系。社區健康管理團隊再次發揮基層作用,特別是對居住在轄區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群,據年齡、基礎疾病況和接種新冠疫苗況,將其分為紅、黃、綠三類風險人群,并進行底造冊,實現了“健康有人管”的目標。各社區為紅、黃、綠三類人群發放防疫明白卡,建立健康檔案,簽約家庭醫生并納家庭服務管理。據重點人員的健康狀況,對紅人群每天早晚隨訪2次,對黃人群每天隨訪1次,提供健康監測、用藥指導、轉診就醫等服務,防止重點人群由無癥狀和輕癥轉為重癥。同時,深圳各區將驛站車輛、轉運專班車輛等轉換為應急轉運車輛,為65歲以上的寡居老人和其他患有慢基礎疾病的重點人群提供急送醫服務,確保他們能夠及時就醫。

為了保障社區居民的基本用藥需求,深圳優先供應社康機構布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冒類和慢基礎疾病藥。目前,社康機構的退燒、咳嗽藥基本能夠滿足社區居民的就診和用藥需求。一些社康機構還備有阿茲夫定、帕西韋等抗病毒藥,及時提供給染新冠病毒的居民,特別是重點老年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重癥發生率。深圳市衛健委還統籌采購了6.86萬個指夾式氧儀,分發給各區社康機構。社康機構除了留下氧儀滿足日常診療需求外,還免費發放給社區的重點老年人,并指導他們如何使用,加強對這類人群的氧飽和度監測,早期發現新冠危急重癥的風險。此外,全市開設發熱診室的811家社康機構基本配備了吸氧設備,確保在診療時能夠為高危人群進行氧飽和度監測,并及時給予吸氧治療,早期發現并干預,防止新冠患者轉為重癥。在染高峰期間,深圳的各社區還設立了“心藥箱”,讓居民在家門口共富余的藥品,并通過在線文檔對接供需雙方,讓有限的藥品幫助到最需要的人。同時,深圳各區還開設了11條醫療咨詢服務熱線,24小時派駐醫務人員值守,解答市民的咨詢。

深圳的社康機構在這次新冠高峰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全面的發熱診療服務。他們以社區為基礎,為市民提供及時的診療服務,發揮了基層醫療衛生系的重要作用。深圳市衛健委的努力和統籌安排,確保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為市民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