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滯瘀型的肝化并非僅需活化瘀,因為氣滯是推運行的力。然而,如果肝氣郁結,氣機不暢,就會導致力不足,流通不暢,進而出現瘀,即所謂的“氣滯瘀”。在面對氣滯瘀時,單純的活化瘀效果并不明顯,必須采取雙管齊下的策略,即在舒肝調暢氣機的同時,進行活化瘀的治療。
針對這種況,古人研究出了一種著名的方子,名為“府逐瘀湯”。這一方子是由清朝名醫王清任創立的。王清任創制的府逐瘀湯,針對的是“中府”。中醫學認為,心肺位于中,而肝位于脅。心臟負責的循環,肝臟負責的儲備,而肺臟則與百脈相連。心肺和肝臟功能失常易導致循環方面的疾病,或出現氣滯瘀的癥狀,甚至引起神類疾病。由于肝氣不舒,氣機郁積,這種況在部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采用活化瘀加疏肝理氣的治療思路,非常符合臨床實際。
“府逐瘀湯”的配方包括當歸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枳殼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穹5克和牛膝9克。這些草藥的組合能夠有效調暢氣機,活化瘀,從而改善氣滯瘀型肝化的癥狀。
如果您有肝病問題,歡迎與我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