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降溫,也是流等各類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目前,我國正于流的高發季節,各地區的流病毒檢測率持續上升。據我國國家流中心最新一期流監測周報數據顯示,10月30日至11月5日,全國共報告119起流樣病例暴發疫,其中以甲型H3N2亞型為主。面對各地流升高的況,我們應該如何科學應對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流與普通冒的區別。普通冒的癥狀相對較輕,主要表現為低燒或不發燒,伴有咳嗽、咽痛、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通常在3到5天會自行緩解。而流是由流病毒引起的,癥狀更為嚴重,往往一開始就伴有高燒,達到38.5攝氏度甚至更高,咳嗽、咽痛也更加明顯。此外,流還伴有全癥狀,如全乏力、酸痛、關節痛和頭痛等。如果我們接過流病例,并出現了相關癥狀,就應盡早進行檢測,如果確診為流,應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尤其是對于老人、孩子、孕婦、免疫力低下以及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來說,他們患上流后并發肺炎的風險較高,應該盡快就醫。當然,并非所有人都會并發肺炎,對于青壯年來說,可以在家中進行對癥治療,等待自愈即可。

此外,冬季是流、肺炎支原、新冠等多種呼吸道病原疊加流行的季節,因此我們需要格外關注哪些重點人群和重點場所。從預防流的角度來看,只要年齡≥6個月且沒有接種忌的人,都應該每年接種流疫苗。家中有老人、孩子、孕婦、免疫力低下以及患有慢基礎疾病的人群,都應該接種疫苗。即使自己是年輕人,接種疫苗也可以為家人和家中脆弱人群提供良好的保護。此外,我們還應多開窗通風、勤洗手,以減染的風險。

對于學校、養老機構等聚集場所,應該如何做好防控呢?這些場所往往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的聚集病例。由于人群集,開窗通風不足,一旦有染者咳嗽、打噴嚏或大聲說話,病原可能會在室傳播給周圍的人。如果在這些場所發現有發燒、咳嗽等癥狀,無論是學生、老人還是工作人員,都應及時進行自我隔離,不要帶病上班、上學,也不要帶病去拜訪或接其他人。即使天氣寒冷,我們仍應盡量保證每天開窗通風兩次,可以利用人不在房間的時候抓時間開窗,保證15到30分鐘以上的換氣時間。此外,我們還應對環境中常接表面進行消毒,如門把手、開關按鈕等,以減疾病的傳播。

在流高發季節,我們需要警惕混合染,尤其是肺炎支原染。在11月份可能會迎來染高峰,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多種病原的防控。只有通過科學的防護和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減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和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