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科研究團隊在全球范圍首次報道了洗滌菌群移植可以有效除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以耐胃酸環境的細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胃癌的致癌。據估計,全球約有50%的人口染了幽門螺桿菌,其中發展中國家的染率更高。

然而,隨著幽門螺桿菌耐藥的增強,傳統的治療方案已經變得復雜且治療周期延長,嚴重影響了患者的依從和生活質量。盡管如此,幽門螺桿菌的除率仍在下降,除幽門螺桿菌已經為臨床醫生面臨的挑戰。

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的染和除會引起胃腸道菌群結構的紊,這種變化是可逆的。傳統的治療方案中加益生菌可以提高幽門螺桿菌的除率并減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但尚無研究證明洗滌菌群移植是否有效。

為了研究洗滌菌群移植對幽門螺桿菌染的療效,該研究團隊邀請了32名未接除治療的幽門螺桿菌染患者參與研究。結果顯示,在接洗滌菌群移植治療后,13名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染轉,總除率達到40.6%。其中患者的除率更高,而使用中消化道置管方式進行移植的患者除率也較高。

此外,研究還發現,在接洗滌菌群移植治療后除幽門螺桿菌的患者的胃功能指標有所改善。

洗滌菌群移植可能通過恢復胃屏障功能、提高拮抗幽門螺桿菌的益生菌度、消耗幽門螺桿菌產生的氨以及改善免疫反應等途徑影響幽門螺桿菌的定植。然而,這些機制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

洗滌菌群移植作為一種不良反應較的治療方式,未來可能為治療幽門螺桿菌染的更優選擇。相信隨著進一步研究的進行,洗滌菌群移植對幽門螺桿菌染的療效及其潛在機制將得到更多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