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華是一位江蘇南通縣人,他在60年代初提出了“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主張,并著有多部代表著作。在他的治療經驗中,他發現遷延肝炎和慢肝炎常常表現出不同的癥狀。有些患者可能出現氣虛型癥狀,如四肢乏力、脛酸、腹脹、納呆等;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出現虛型癥狀,如咽干口苦、熱、溲黃、寐多夢等。有些患者還可能同時出現熱、肝氣郁滯、肝腎兩虛和氣兩虛等癥狀。然而,也有數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姜春華認為,治療“遷肝”和“慢肝”應該以化驗指標作為衡量療效的標準。他指出,雖然癥狀與病的本質有關,但有時癥狀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病的本質。現代檢查可以反映病的本質,但卻不能反映人的質。因此,姜春華認為,通過客觀檢查可以看到病的實質,而通過診察癥狀可以了解人的質,兩者不能偏廢。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以“辨證論治”為手段,才能達到治病的目的。

據他的治療經驗,姜春華常常采用“三步走”的方法。對于氣虛脾弱型的患者,他常常使用黨參、黃芪、白、茯苓等藥來益氣健脾;對于虛火旺型的患者,他常用生地、五味子、旱蓮等藥來養清熱;對于氣兩虛型的患者,他將以上兩類藥合用。對于病邪,如轉氨酶升高,他還會加用治療急肝炎的藥來清熱解毒。對于“慢肝”鋅濁度等指標升高的患者,他有時還會加丹皮、連翹等藥來清熱。對于有黃疸的患者,他會加治療黃疸型肝炎的藥。對于肝區疼痛,他最初使用疏肝利氣藥,但效果不明顯。后來,他改為使用肝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還發現,不同的藥對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治療應據個況進行調整。

姜春華還強調了辨證施治的重要。他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不同的辨證施治方法可能對不同的患者產生不同的效果。他指出,有些以“遷、慢肝”病來診的患者實際上并不是肝病,只是轉氨酶升高而被懷疑為肝病,實際上可能是膽道疾病、心病、流等其他疾病引起的。他還提到了失眠在肝病中常見的問題,他據不同的原因使用不同的藥進行治療。

總之,姜春華的治療方法和經驗為治療遷肝和慢肝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他強調了辨證施治的重要,并通過結合客觀檢查和診察癥狀來實現治療的目的。他的治療方法注重個化,據不同的患者況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