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利是一種小便癃閉的疾病。據《金鑒》的記載,小便不利沒有其他的表里證據。尤氏認為,《金匱要略》中并未詳細描述證據,卻提出了三種方劑供人隨證審用,可能是所謂的引而不發。其中灰散的藥方為灰七分,石三分,將兩味藥杵碎散劑,每日飲服方寸匕,每日服用三次。徐氏認為灰即席燒灰,有祛熱、利小便的作用,而石則能通九竅,同樣也能祛熱,因此這兩味藥被用來主治小便不利。然而,丹波氏認為灰的來源是《證類本草》中的敗席灰,而樓氏《綱目》則認為灰可能是黃,對于這兩種說法,尚未有定論。另外,灰散方中灰的用量為七分,石的用量為三分,可能存在誤差。或許也有其他版本將灰的用量改為半分。石白魚散方的藥方為石二分,發二分燒制,白魚二分,同樣將三味藥杵碎散劑,每日飲服方寸匕,每日服用三次。丹波氏認為發有治療五淋的作用,而白魚則可治婦人的疝瘕和小便不利。然而,關于白魚的來源尚不明確。茯苓戎鹽湯方的藥方為茯苓半斤,白二兩,戎鹽彈丸大一枚,先將茯苓和白煎煮后,再加戎鹽繼續煎煮,分溫三次服用。茯苓戎鹽湯據吉益氏和久田氏的說法,主要治療心下悸、小便淋瀝而難通的癥狀。尤氏認為,《綱目》中的戎鹽即青鹽,有咸寒腎,潤下滲利的作用,可以驅除分水。綜上所述,以上三方藥方主要針對小便不利的癥狀,但的證候分析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