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多也是一種病,在中醫的治療過程中,出汗的種類有盜汗、自汗、戰汗、偏汗等說法。在西醫臨床上也有對應的病癥:睡醒后大汗淋漓稱為盜汗,通常見于結核病、小兒佝僂病等;無明顯因而大量出汗不止稱大汗,常見于營養不良或化學中毒。安靜狀態下出汗不止稱自汗,常見于發燒、肺炎、風熱等。寒戰高熱后出汗不止稱戰汗,常見于肺炎、急膽囊炎等病人。一側出汗而對側無汗稱偏汗,一旦出現可能是偏癱、中風以及胃腸神經、心管神經功能紊的信號。
在中醫里認為適當的排汗可以加速廢的排出,但過量的排汗會導致虧損過多,造氣的缺失。不過不用太擔心,今天中醫給你三個方子,分年齡輕松止汗。首先是18左右用生脈散,方用人參、麥冬、五味子。這個年齡段正在快速發育,正是火最旺的時候。火旺盛,蒸騰大量的,表出大量的汗,會傷到津。得不到津滋養會出現免疫力下降。癥狀包括倦乏力、咽干口、舌干紅舌苔等。
然后是30左右用附子理中丸,方用制附子、黨參、炒白、干姜、甘草。癥狀包括飲食不佳,熬夜,緒不穩,手心腳心容易出汗,食不振,總是犯困,舌頭淡,舌苔有膩。
最后在50左右用左歸丸,方用山藥、地、山萸、枸杞、牛膝、菟子、角膠、板膠。癥狀包括腰膝酸,口干舌燥,牙齒疏松,頭發落,眼花耳聾,神不守舍,失眠,煩熱夜間盜汗,稍微一就會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