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科學技的不斷發展,煎制中藥的技也發生了重大改變。然而,在大多數人眼中,自己用砂鍋熬藥仍然被視為與服藥同等重要的一件事。這是因為熬藥的容、火候、用水等因素都會對藥效產生影響,有時候甚至決定了患者服用藥后是否會產生效果。

現代人在煎制中藥時,經常關注使用多水、煎煮多長時間,但對所使用的水并不太關注。然而,古代醫家對煎藥所用的水卻進行了深研究。傳說中,有一次,李時珍為他的好友馮玉山的父親治病。馮父因為急火攻心而暈厥,李時珍給他喝了蒜后,又開了藥方讓他煎服。然而,一周后患者的病并沒有改善。經過詢問,李時珍得知,馮沒有按照他的要求用“井華水”來煎藥。隨后,馮開始使用“井華水”來煎藥,三天后病逐漸好轉。據說,“井華水”是在早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水,它有甘平無毒、安神鎮靜、清熱助等作用。李時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綱目》中介紹了28種不同特的水,以及采集和使用這些水的方法。例如,“水”是在秋天的早晨在花草間收集的,它質甘平無毒,可用于煎煮潤肺殺蟲的藥劑,或將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外用藥,以增強療效。

除了“井華水”和“水”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水可以用于調制外用藥品。古人認為,“雨水”是立春時的雨水,味道咸平無毒,適合煎發散和補益類藥。而秋天頻繁出現的水適合煎祛暑和潤肺類藥。大寒的雪水適合煎煮治療天行時氣瘟熱、癲狂等疾病的藥。潦水是指降注雨水,用于煎煮調脾胃、祛熱類藥。還有一些水可以用于外用藥,例如溫泉水可與中藥配合,外洗疥癬、皮炎、風關節疼痛、半不遂等疾病。此外,還有一種稱為水的水,是由生水和開水各半混合而,用于煎煮調中、消食、涌吐等藥。還有一種逆流水,即江河中的洄流之水,質逆而倒上,適用于煎煮中風、卒厥、頭風、瘧疾等疾病的藥。甚至有些水可以直接用于外用治療,比如方諸水,就是在月明之夜捕捉到的方諸(一種大蚌),取其殼中的水,清澈純潔,用于洗眼,可以去除渾濁,明目。還有一些水,如冬霜和臘雪,用掃取并裝瓶中封保存在,雖然它們也是,但經過漫長的時間仍然保持良好。

然而,由于一些水質的采集并不容易,并且到環境污染的影響,一些水質發生了改變,比如空氣污染導致酸雨,河流污染導致水質變化。因此,不能盲目地按照古人的方法選擇使用水。在絕大多數況下,我們仍然選擇使用日常自然飲用水。然而,通常不建議使用純凈水或蒸餾水來煎藥。如果能夠確定當地的水質良好,也可以考慮據病選擇使用“井華水”、“溫泉水”、“雨水”、“江河水”等特定水源,以增強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