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主席大發雷霆:“這是奴才時期才會有的思想,怎麼現在還會有這樣的人?”他直接撤銷了兩位衛生部副部長的職位,原因是他們決定消除中醫。這一事件引發了一場關乎中醫前途的大討論,會議在中南海附近的一所別墅里進行。與會者圍坐在一桌旁,氣氛異常凝重。

會議上有人激烈而強地發言:“中醫已經完全跟不上時代了,應該在十年逐步被取消!我國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選擇西醫!”這一觀點得到了一些人的響應,引發了許多議論。然而,一個權威的聲音緩緩響起:“取消中醫?這簡直是荒謬至極!”眾人紛紛向聲音的來源,只見偉大領袖主席面嚴肅,眉頭鎖。他站起來,視線掃過全場,語重心長地說道:“中醫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造的醫藥寶庫,代表了中國醫學的最高就。它源遠流長,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命運休戚相關。放棄中醫,就是放棄民族文化,等于自斷民族神命脈!中醫絕不能輕易拋棄。”

主席的這番話如同驚雷,震懾住了那些否定中醫的聲音。當眾人還在消化這突如其來的巨大震撼時,主席已經轉離開。一個月后,衛生部副部長王斌和賀誠雙雙被免職。

新中國立之初,在推行社會主義革命的熱中,一輕視中醫、全盤西醫化的傾向盛行開來。此影響,衛生系統中也出現了以徹底否定中醫為方針的聲音。1951年,賀誠和王斌在衛生部的支持下,頒布了嚴苛的《中醫師暫行條例》,要求中醫師必須通過幾乎不可能的考試,才能取得行醫資格。在這項條例實施期間,近90%的中醫師被迫停業,中醫事業一蹶不振。

喪失了中醫就診途徑的農民病痛難治,引發了民怨沸騰。1953年初,這一況被中醫界人士稟報中央。當聽聞衛生系統對中醫的打時,主席然大怒。

事實上,主席對中醫并不陌生。上世紀30年代,一次危重病痛使他四肢癱瘓、彈不得。西醫束手無策之際,中醫大師李鼎銘的針灸手法讓主席重新恢復健康。這段經歷,使主席對中醫藥留下了深刻印象。

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主席的關懷下,中醫藥教育和科研逐步恢復。1956年國家重組立中醫藥管理局,各地中醫院相繼建立,中藥材的采集整理工作也開始進行。

1962年,主席提出“發展赤腳醫生”的方針,通過選拔培訓農村醫護人員,運用中醫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解決廣大貧困地區的醫療問題。這一方針極大地緩解了農村醫療資源長期匱乏的困境。

1972年,主席患上帕金森病,中醫據其質特點,采取補腎活、息風止攣的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這更加堅定了主席支持中醫的決心。

主席高度評價中醫藥在民族醫藥系中的地位,指出中西醫應取長補短,實現良。他說,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必須發揚大,以適應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需要。這一思想對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服務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有深遠意義。在抗援朝戰爭中,軍隊和平民醫院廣泛運用中藥治療傷病員,許多效果顯著的中藥應運而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7年,主席在青島患上嚴重冒,在省委書記的推薦下使用中醫治療,很快痊愈。這進一步堅定了他對中西醫結合的信心。

主席曾說過,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中醫就是其中之一。他指出,中醫藥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必須發揚大,以適應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需求。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醫藥以嶄新姿態展現出生機活力。面向未來,中醫藥仍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我們要繼續發掘中醫藥文化的歷史淵源和寶貴經驗,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和創新中醫藥理論系,推中醫藥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

同時,要堅持中西醫結合,立足本土實際創新醫療保健模式,不斷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還應加強中醫藥國際流合作,推中醫藥“走出去”,提高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像主席那樣,繼續發揚中醫藥的髓,為人類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