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社會辦醫行業在推醫療改革方面開創了新的路徑。12月11日,長江日報大型融直播《民醫上新》開播,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創始人郝德明和武漢市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馬黎漢做客直播間,暢談“武漢社會辦醫進階之路”。

郝德明高度贊揚了武漢在全國首創的社會辦醫“三好一優”活。他表示,非公立醫療機構是醫療衛生服務系的重要組部分,武漢在推醫療改革方面的經驗值得全國推廣。社會辦醫已為健康中國的重要組部分,支持和加快社會辦醫是推醫療改革的重要抓手。

馬黎漢介紹說,近年來,武漢市政府對非公醫療機構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政策層面,武漢市衛健委和市發改委聯合發布了《武漢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23—2025年)》,為社會辦醫敞開大門。同時,武漢還將社會辦醫用地納城鎮用地總規劃,并預留了大量用地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發展。政府還在人才和稅收等方面給予了相應的扶持政策。這一系列利好舉措推了武漢社會辦醫機構的數量激增,目前已達3600多家,占據全市醫療機構總數的一半。

武漢社會辦醫行業不僅承擔了全市基礎醫療任務,還積極參與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醫療服務。這些非公醫療機構通過與公立醫院建立合作關系、開展義診活、提供健康講座等方式助力健康城市發展。他們憑借出的醫療技和服務水平贏得了市民的認可和信賴,進一步滿足了市民對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健康需求。

近年來,武漢社會辦醫行業在改革創新中不斷進步。通過開展“雙評”工作,許多非公醫療機構展現出卓越的服務水平和品牌形象。“雙評”工作包括社會信用等級評價和醫療服務能力星級評價,為非公醫療機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雙評”工作,武漢非公醫療機構發生了“三個改變”。首先,醫療服務的門診量普遍增加10%以上,表明患者對這些機構的信任度有所提高。其次,為星級醫院后,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愿意來談業務和合作,執業的醫生也增加了,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后,取得為國家級的星級醫院是一種榮譽,醫務人員更自信了,醫院隊伍的凝聚力也更強了。

武漢的社會辦醫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一些優秀的非公醫療機構如亞洲心臟病醫院、華潤武鋼總醫院、武漢市漢醫院等,以其出的醫療技和服務水平榮登中國醫院競爭力非公立醫院100強榜單,為全國的非公醫療機構樹立了標桿。

武漢市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還承接了“中國非公立基層醫療機構信用與能力評價標準與辦法”的研究課題,并為國家行業團評價標準。這一標準填補了我國基層非公立醫療機構信用與能力評價標準的空白,真正實現了“武漢版本,全國使用”。

郝德明表示,武漢市非公醫療機構協會在疫防控工作中勇擔社會責任,不僅在制定國家行業標準、開展行業評價、醫學教育、學科研等方面表現突出,還為會員單位搭建了學流平臺。馬黎漢表示,武漢市非公醫療機構協會將繼續推進行業自律,不斷提升協會行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實現社會辦醫健康有序穩定的發展。

下一場直播將邀請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柯賢軍和李曉嵐,他們將暢談如何發揮醫險結合特,打造“長壽醫院”。